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4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3篇 |
综合类 | 38篇 |
化学工业 | 62篇 |
金属工艺 | 19篇 |
机械仪表 | 24篇 |
建筑科学 | 91篇 |
矿业工程 | 18篇 |
能源动力 | 9篇 |
轻工业 | 33篇 |
水利工程 | 42篇 |
石油天然气 | 59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5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篇 |
冶金工业 | 28篇 |
原子能技术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采用单一的提纯工艺难以得到99.999%以上的高纯铟,要得到高纯铟需采用几种提纯工艺相结合的方法。以99.99%精铟为原料采用二次电解与真空蒸馏联合法制备出了纯度大于99.999%的高纯铟。通过实验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电解液成份:In3+浓度为80g/L;氯化钠的浓度为70g/L;电解槽电压为0.19V;电解液酸度为pH=2,蒸馏条件:750℃恒温120 min,950℃恒温120 min,1 050℃恒温90 min。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经过2次电解和1次真空蒸馏后可得到99.999%以上的高纯铟。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28.
现有基于机械比能理论的钻头磨损监测方法,都是通过机械比能趋势线对钻头钝化趋势作定性分析,没有一种定量计算钻头磨损等级的有效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合理机械比能模型,通过优化钻头扭矩回归数据对其进行了优化;综合考虑钻头设计参数、切削结构、钻井参数及钻头磨损等的影响,选取了合适的牙轮钻头和PDC钻头钻速方程,提出了一种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钻头磨损监测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钻速、钻压、转速、扭矩以及钻头设计参数等因素,采用钻速方程和测录井数据计算机械比能、岩石抗压强度和钻头磨损等级分级系数。该方法在南海油田宝岛区块A井、准噶尔盆地风城区块B井、吐哈油田某区块C井等的多个井段进行了PDC钻头和牙轮钻头的磨损监测,结果表明,较之钻头磨损实测数据,PDC钻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87%,牙轮钻头为21.15%,即新方法能有效监测钻头磨损情况且更适用于PDC钻头。 相似文献
29.
蒙古林砾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连盆地蒙古林油藏的储集层为块状砂砾岩,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推进式的沉积环境,总体为正复合韵律,非均质性严重。统计该油藏3个小层的沉积特征和储集层参数,砂砾岩体的分布和渗透性受沉积微相和泥质含量控制,辫状河道微相最好的有效储集层居多,水下河道微相以较好的储集层为主,水下河道侧翼微相以较差的储集层为主,水下漫堤微相为非储集层。致密砂砾岩夹层和泥岩隔夹层的发育程度和稳定程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辫状河道微相和水下河道微相夹层少,稳定程度和连通程度低;水下漫堤微相夹层厚度较大,稳定程度较高;河道间微相和水下河道侧翼微相夹层发育程度和稳定程度居中。表3参7 相似文献
30.
二连盆地温压系统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地温梯度较高,而在浅层和深层地温梯度相对偏低。平面上凹陷中心或生油洼槽区古地温梯度较低,而隆起区或斜坡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并且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在不同凹陷地温异常发育特征各异,受地温场制约,生油门限深度从凹陷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浅。地层压力系数都小于1.0, 具明显的异常低压系统。在不同的凹陷异常低压出现的深度略有不同,阿南凹陷最浅,乌里雅斯太凹陷最深。各凹陷纵向上发育单一型温压系统,平面上以常温常压区分布最广。流体动力特征都决定了本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向和聚集部位,油藏主要分布在能量相对较低的断阶带和构造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