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受风荷载控制的杆塔结构可靠度可近似代表直线型杆塔结构的可靠度。在分析杆塔构件可变荷载效应与永久荷载效应比值范围的基础上, 用JC 法计算了我国500 kV 线路杆塔构件可靠度, 不考虑和考虑风荷载调整系数时分别为2.45 和2.85。考虑杆塔相邻节间主材构件的统材和杆塔的高度, 得到我国500 kV杆塔结构体系失效模式数为3~5。近似假设杆塔主材构件可变荷载效应与永久荷载效应同比例增加, 用串联结构体系Ditlevsen 算法计算了500 kV 线路杆塔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计算表明: 我国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可靠度低于建筑结构可靠度, 在今后杆塔结构设计, 尤其是特高压杆塔结构设计中宜适当提高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22.
在输电线路优化设计中,必须确定不同方案的铁塔重量,一般的做法是只对塔型的一种高度进行计算,而同一型式的其他高度或另外荷载条件下的塔重,可用公式近似估算。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对输电线路铁塔通过归纳、比较、适配,确立设计荷载与塔重的关系式,并进行影响系数取值分析。从而得出估算重量与施工图重量的绝对误差为6%~7%,表明该关系式对于方案比较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3.
输电线路三维设计中,铁塔数字化模型采取MOD文件参数化建模,可表达铁塔的几何线框结构信息,但由于铁塔是由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板和杆件组成的空间结构,而MOD文件目前仅能表述节点编号、坐标、杆件的规格、材质、肢朝向、挂点属性和坐标信息,对于杆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缺乏规范性描述,因此MOD格式和信息还需要进行拓展和深化,才能满足铁塔数字化模型的远期需要。首先对铁塔MOD文件的数据结构进行了介绍;然后从增加杆件相对位置关系描述信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MOD文件的不足之处,指出现行MOD格式还不能充分表达铁塔数字化信息;最后提出了一种能表达杆件相对位置关系的方式。  相似文献   
24.
裂缝型新肇油田注水开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分析了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对新肇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将“龟裂系数”和威利公式相结合,对油田不同区块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对比;根据注水压力的变化,研究了裂缝的开启过程及开启压力;通过线性注水试验,确定了比较适合裂缝发育方向单一油田的合理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25.
r-凸函数是凸函数的一种推广形式,它完全包含了凸函数族。通过引进r-凸函数的概念,得到了在适当的限制条件下凸函数是r–凸函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直流UHV线路杆塔规划及经济档距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直流特高压(UHV)输电线路的工程投资,结合±500 kV和国外已建UHV的经验,分析了现有杆塔荷载和经济档距。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计算了塔型方案中各塔的摇摆角系数、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摇摆角角度及塔头间隙等。计算确定,在理想平地情况下的经济塔高为51 m、经济档距为510 m。研究结果已被应用于云广±800kV线路。  相似文献   
27.
在输电线路铁塔设计中常采用构造措施使单角钢或双角钢组合“T”型截面绕平行轴屈曲。等边双角钢轴小压杆试验结果表明把弯曲屈曲作为构件唯一的失稳形式,未考虑弯曲和扭转变形藕合效应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会过高估计构件承载能力,造成可靠度不足。  相似文献   
28.
为了准确反映SiC MOSFET在不同温度下的电气特性,对影响SiC MOSFET电气特性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SiC MOSFET等效电路模型。首先,根据SiC MOSFET阈值电压和跨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采用函数拟合的温控电源模型对SiC MOSFET的阈值电压和漏极电流进行补偿;其次,考虑寄生电容与极间电压的关系,采用电容子电路和可变电容模型对SiC MOSFET的寄生电容进行等效模拟,根据SiC MOSFET体二极管对其静、动态特性的影响,利用独立二极管模型描述体二极管特性,进而建立SiC MOSFET的等效电路模型。最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SiC MOSFET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静、动态特性,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