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地层条件下应用岩石物理参数测试系统(MTS)测试了岩石纵横波速度,结合已研究成果,根据实验数 据和计算结果总结了波阻抗和拉梅常数与不同地层条件的关系,得到地表条件下岩样(饱气)的波阻抗随岩石孔 隙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个岩样(饱水)的波阻抗随着模拟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各自相对应的模拟地层 深度条件下,饱水岩样的纵波阻抗和拉梅常数值均明显大于饱气岩样的数值,但横波阻抗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是我国近年发现的重要天然气储层,对川中地区龙王庙组的46个白云岩岩心样品进行阴极发光分析,结合Mn、Fe元素分析发现:龙王庙组白云岩普遍具有较弱的阴极发光性,与其较低的Mn含量有关;不同结构类型的白云岩具有不同的阴极发光性,Fe/Mn值对其起主要控制作用;早成岩阶段的大气水作用,中成岩阶段的地下流体作用和表生作用阶段的大气水作用等对龙王庙组白云岩的阴极发光特征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胶结物是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矿物类型是菱铁矿、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其中菱铁矿胶结物主要形成于同生到早成岩早期,具有最高的δ^13和δ^18值,分别为0.75‰和-10.22‰;铁白云石胶结物的δ^13接近同期海水,变化于-2.45‰和-2.98‰之间,δ^18值偏负,最低达-12.39‰,其形成于相对较早的成岩时间。方解石胶结物主要以粒状和连生胶结方式产出,粒状方解石具有复杂的多种成因机制,而连生方解石具有最低的δ^13值(-6.02‰)和δ^18值(-16.94‰),主要形成于成岩晚期,其成因与有机酸溶解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及粘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关。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方面,早期形成的菱铁矿和铁白云石胶结物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的影响是正面的,而晚期形成的连生方解石胶结物普遍占据长石溶解空间,对储层的发育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郭涛    胡作维    李云    史格    詹旗胜    李韶昱    管晋红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868-886
扬子板块与冈瓦纳大陆在中泥盆世是否存在亲缘性一直有较大的分歧,两者的古地理位置关系对扬子板块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扬子板块西北缘四川北川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集中在1 000~900、850~720、650~500 Ma等3个区间,与冈瓦纳大陆以及下伏地层志留系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特征,均显示出典型的冈瓦纳特征。结合古地磁数据、养马坝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岩相古地理特征、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等信息,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养马坝组陆源碎屑的可能来源,认为其碎屑物质可能来自于下伏地层志留系沉积岩的沉积再旋回,中泥盆世扬子板块与冈瓦纳大陆不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15.
以岩石学为基础,运用元素、X射线衍射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在手标本中观尺度上探讨同一样品中白云石与伴生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白云石比伴生方解石具有更高的δ13C和δ18O值。白云石的δ18O值高于伴生方解石可能与如下2种因素有关:(1)在白云石-水和方解石-水系统中,前者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大于后者,因此在白云石-方解石系统中,氧同位素分馏系数大于1;(2)白云石沉淀于比方解石盐度更高、更富18O的水体中。白云石的δ13C值高于伴生方解石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在白云石-CO2和方解石-CO2系统中,前者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大于后者,因而对交代过程的白云石-方解石系统而言,碳同位素分馏系数大于1。准同生白云石与伴生方解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差值较大,而热液/深埋藏白云石与伴生方解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差值较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储集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Q1/(F1+R1)平均值均小于0.8;储层岩石中的长石在成岩流体和大气淡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较强的溶蚀作用,在被溶蚀的长石边缘和孔隙中存在大量粘土矿物、自生石英和方解石,并且孔隙比较发育。这些长石溶解物质对储层物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自生高岭石和自生石英显示了对孔隙生成和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而自生碳酸盐和自生伊利石主要表现为对孔隙生成和保护方面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739),反映了排驱压力、结构系数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的主要孔隙结构因素;ln(渗透率)=10.781+9.614×变异系数-0.341×结构系数-1.007×孔喉均值(φ)(r=0.973),反映了变异系数、结构系数、孔喉均值(φ)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最主要孔隙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