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6篇 |
免费 | 251篇 |
国内免费 | 11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6篇 |
综合类 | 196篇 |
化学工业 | 300篇 |
金属工艺 | 139篇 |
机械仪表 | 212篇 |
建筑科学 | 233篇 |
矿业工程 | 203篇 |
能源动力 | 144篇 |
轻工业 | 317篇 |
水利工程 | 149篇 |
石油天然气 | 168篇 |
武器工业 | 27篇 |
无线电 | 31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3篇 |
冶金工业 | 122篇 |
原子能技术 | 10篇 |
自动化技术 | 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235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特高含水期油藏平面分区调控方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针对特高含水期平面剩余油分布复杂,不同区域开发对策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油藏分区调控方法。首先通过极限含水率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值作为水淹区与潜力区的划分依据;其次以建立的考虑经济因素的剩余可采储量丰度界限和渗流速度界限,将潜力区进一步划分为低速新井调控区、低速注采调控区、高速新井调控区、高速注采调控区4类。综合考虑各分区分布特征,采用连通区域标记算法统计各分区连片区域网格数,计算连片区域的面积和剩余可采储量,确定不同连片区域开发政策。实际油藏的应用结果表明,调控后低速新井调控区和低速注采调控区面积大幅度减小,调控5年油藏采出程度增加3.1%。 相似文献
62.
降低充气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失稳和储层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改进钾盐聚磺钻井液体系配方入手,优选成膜剂聚合醇(KTXB)、封堵剂(XY-1)和润湿反转剂(ZABT)加量,对改进后的钻井液进行流变性、封堵性和储层保护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岩屑滚动回收率达到96.3%,对实验岩心的封堵率大于95%,储层损害率仅为19.3%,综合流变性能佳。该体系在东部油田4 920m~5 306m充气欠平衡钻井井段中进行了应用,顺利钻穿火成岩地层,投产后产油295m~3/d,产气1.5×10~4m~3/d,对充气欠平衡钻井钻井液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通道压裂维持高导流能力的前提是支撑剂团完全支撑裂缝,但目前对于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能否完全支撑裂缝尚不清楚。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支撑剂团与地层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在地层闭合压力下的最优铺置间距,即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当相邻支撑剂团间距小于最优铺置间距时,支撑剂团可完全支撑裂缝,反之裂缝部分闭合,导流能力下降。以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为基础,根据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出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排量和地层闭合压力越高,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短;裂缝宽度越大,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长。整个通道压裂过程应提高施工排量,在高闭合压力地层中减小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在低闭合压力地层中应增加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层断溶体油气藏的重大发现揭示了下古生界油气系统资源潜力巨大,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通过分析下古生界玉尔吐斯组—奥陶系油气系统的特征,构建了104条断裂输导体系的断面模型,融合了断溶带、地震属性、沉积相和油气藏的多源数据并形成奥陶系储层定量评价值,建立了玉尔吐斯组—奥陶系油气系统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基于输导体系约束的三维侵入逾渗技术模拟了油气从玉尔吐斯组到奥陶系的运移与聚集,从而预测了奥陶系油气资源分布。模拟和预测结果揭示:(1)在已知区,模拟的油气聚集区与储量区分布面积符合率高于80%,证实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2)在未发现区,预测的油气聚集区约为已发现储量区面积的50%,揭示还有较大资源潜力;(3)在预测区,平均含油气饱和度比储量区低,且聚集区分布面积较零散,连片聚集区相对较少,说明资源经济性相对较差;(4)资源分布有利区包括顺南3井和顺北4井附近、满深8井东北侧、古隆2井西北侧等地区的断溶体和塔中凸起西南侧、塔北隆起西北侧的岩溶带。研究成果可以为奥陶系油气成藏机制的认识和目标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66.
为测试仪表性能,针对具有CAN总线接口的汽车仪表,开发了基于SAEJ1939协议的发动机总线数据模拟器。该系统采用USBCAN-Ⅱ作为发动机总线数据模拟器和仪表间的硬件接口.用C#语言开发设计发动机总线数据模拟器。该系统能够作为一个虚拟节点模拟发动机向总线网络发送发动机参数报文和故障报文.从而对总线网络上的另一节点仪表进行测试,检验仪表的性能。此外,该模拟器还能实现数据帧信息显示、虚拟仪表显示、帧回放等多项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发送报文至仪表并在仪表上实时显示,可以代替真实的发动机完成测试工作.开发周期和成本至少降低了10%。 相似文献
67.
68.
69.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渗流空间,连通方式复杂,非均质性强。CO_2吞吐及CO_2驱替可通过补充地层能量及溶解降粘作用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根据现场地质资料,设计并制作室内三维仿真物理模型以模拟典型缝洞油藏单元,通过室内实验模拟CO_2吞吐及CO_2驱替过程,分析生产动态,考察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的增产效果,并对比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与驱替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替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底水与次生气顶间的相互作用及井位优势,高部位井CO_2吞吐比低部位井CO_2吞吐采收率高16.09%;利用吞吐与驱替过程中不同的气体控制范围,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采收率比CO_2驱替采收率分别高8.07%和5.01%,CO_2吞吐效果优于CO_2驱替效果。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