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4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0篇 |
综合类 | 35篇 |
化学工业 | 70篇 |
金属工艺 | 28篇 |
机械仪表 | 38篇 |
建筑科学 | 35篇 |
矿业工程 | 21篇 |
能源动力 | 21篇 |
轻工业 | 145篇 |
水利工程 | 13篇 |
石油天然气 | 20篇 |
武器工业 | 21篇 |
无线电 | 9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篇 |
冶金工业 | 26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2.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发酵鸭肉中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前处理的发酵鸭肉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进行细菌菌群分析。以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基因可变区V3区,进行DGGE上样,从而获得可以表征细菌群落结构的图谱。研究结果表明,热炒后发酵和未热炒发酵的2个样品菌群差异比较大,但它们都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是主要优势菌,而且未热炒发酵相对于热炒后发酵的样品各菌群数量比较明显。热炒后发酵的鸭肉中存在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 sp),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tepanovicii),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未热炒发酵的鸭肉中有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普氏厌氧球菌(Anaerococcus prevotii),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吲哚嗜胨菌(Peptoniphilus indolicus),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在发酵鸭肉中还检测到了3种不可培养菌Uncultured Lactobacillus sp、Uncultured bacterium、Uncultured Comamonas sp,这在鸭肉发酵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PCR-DGGE能快速地反应发酵鸭肉中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03.
加酶挤压碎米生产淀粉糖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碎米为原料,DE值为考察指标,以挤压加酶量、螺杆转速、液化加酶量、糖化加酶量、糖化时间为变量,优化加酶挤压碎米生产淀粉糖浆工艺。结果表明,加酶挤压碎米生产淀粉糖浆最佳工艺为:挤压加酶量0.5616~0.5736 L/t,螺杆转速197.44~202.56 r/min,液化加酶量0.9207~0.9334 L/t,糖化加酶量0.3365~0.3500 L/t,糖化时间14.414~14.668 h;各因素对糖化液DE值影响大小顺序为:挤压加酶量糖化时间糖化加酶量螺杆转速液化加酶量,且挤压加酶量为极显著影响因子(P0.01)。3次验证试验DE平均值为59.06%,与理论值57.06%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4.
以魔芋胶与猪皮胶为实验原料,采用低场核磁共振(NMR)、质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魔芋胶不同添加量分别对猪皮胶内水分分布与迁移、凝胶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变化探究其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魔芋胶添加量为0.5%~0.7%时,使猪皮胶内的水分分布的横向驰豫峰向左移动,一部分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三种水分的分布情况与新鲜肉制品相似,具有良好的质感,组织状态紧密,质构仪测的凝胶强度最大,即两者此时的交互作用最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猪皮胶表面的微观结构中的孔状结构也随着魔芋胶的添加逐渐变小,在添加量为0.5%时魔芋胶对猪皮胶表面的孔达到完整的填充。 相似文献
105.
106.
盘县火腿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和风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盘县火腿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和风味特征的变化,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确定盘县火腿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盘县火腿理化特性在发酵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P<0.05),pH值和NaCl含量显著上升,而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下降,亮度值和黄度值呈持续下降趋势,而红度值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发酵的进行,盘县火腿中风味物质的种类从25 种增加至40 种,含量从(218.50±22.14) μg/kg上升至(1 044.49±51.47) μg/kg,其中醛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最丰富;OAV分析筛选出16 种主体香气物质,PLSR模型显示3-甲基丁醛、十二醛、十六醛、(Z)-9-十八烯醛和十八醛对盘县火腿肉香、清香和油脂香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07.
不同烹饪方式对干腌火腿理化、感官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肉制品的理化、感官和风味品质与烹饪方式密切相关,通过比较高压、微波、蒸制和煮制4 种烹饪方式对盘县火腿理化和营养特性、风味品质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盘县火腿的烹饪方法。结果表明:蒸制和煮制火腿色泽更好,pH值较高,分别为6.10和8.16,水分含量较高,分别为35.70%和35.20%,盐含量和烹饪损失率更低,分别为28.01%、5.15%和28.06%、4.99%;微波处理火腿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6.48%和55.14%;4 种烹饪方式均导致火腿中风味物质种类减少,但微波、蒸制和煮制可增加风味物质含量,特别是蒸制;聚类分析和Biplot分析同样显示出蒸制对原料火腿风味的改善作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5 种特征香气成分中有7 种与蒸制火腿相关,包括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己醛、壬醛、庚醛、辛醛和(E)-2-癸烯醛;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蒸制火腿的肉香属性得分最高,偏最小二乘回归相关性分析显示,这可能与其高含量的3-甲基丁醛、己醛和壬醛有关。盘县火腿最佳烹饪方式为蒸制,有助于改善其理化特性和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8.
该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洞酿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酒醅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并揭示属水平上优势微生物菌群之间和优势微生物与挥发性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洞酿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酒醅发酵过程中共有11个优势真菌属,包括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毕赤酵母属(Pichia)、曲霉属(Aspergillus)等;7个优势细菌属,包括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优势菌属间共有81对呈正相关,72对呈负相关。酒醅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性代谢产物,且以酯类和醇类为主。真菌属中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与多种酯类呈正相关;细菌属中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乳杆菌属、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均与近20种挥发性代谢物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贵州花溪(酒曲A)、盘州(酒曲B)、安顺(酒曲C)3 个地区的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酒曲中的细菌16S rDNA V3-V4区和真菌ITS1区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地区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测定不同地区酒曲的基本理化指标,与酒曲主要细菌种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细菌获得129 510 条有效序列,1 030 个OTU;真菌获得60 945 条有效序列,19 个OTU。细菌的多样性分析表明,酒曲B中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酒曲A和酒曲C,酒曲A和酒曲C的细菌群落结构更为接近。真菌的多样性分析表明,酒曲C中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酒曲A和酒曲B,酒曲A和酒曲B的真菌群落结构更为接近。在门水平上,酒曲A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门为接合菌门(Zygomycota);酒曲B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真菌门为接合菌门;酒曲C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属水平上,酒曲A优势细菌属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酒曲C和酒曲B的优势细菌属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酒曲A和酒曲B的优势真菌属为米根霉属(Rhizopus),而酒曲C的优势真菌属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不同地方来源的酒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在属和门水平上有明显差异;酒曲理化指标与酒曲细菌种群结构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kg·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