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5篇
矿业工程   34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4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尿素合成塔钛衬里穿透性泄漏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2.
23.
24.
油田污水处理中聚合氯化铝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方法氧化油田污水中的硫离子为硫单质,然后使用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脱硫。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絮凝剂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0.8 g/L、搅拌速率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4 min时,絮凝效果最好,出水浊度值最小,pH接近中性。  相似文献   
25.
周鹏  王文冰  崔义  何江  苟明福  刘毅 《洁净煤技术》2010,16(6):91-93,96
系统介绍了油砂矿的成因、开采及分离方法,并介绍了国外提取沥青油的最新方法,为中国油砂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氧化镧(La2O3)/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Jeziorny法、Ozawa法及莫志深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添加La2O3后,LDPE成核速率降低,结晶度下降,晶体粒径分布变宽。在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中,Jeziorny法lg[-ln(1-Xt)]~lgt关系曲线在结晶前期和中期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晶后期产生较大偏离;Ozawa法并不适用;而莫志深法适用于该体系的研究,表明La2O3的加入使LDPE结晶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27.
煤矿覆岩空间结构演化及其诱冲作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覆岩存在空间结构,并且随着采空范围(边界条件)的不同,覆岩的空间结构是动态演化的,并能诱发冲击矿压灾害。基于关键层理论,提出煤矿覆岩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即层面方向的"O-X"结构与剖面方向的"F"结构组成。"O-X"结构与"F"结构的形成与失稳不断进行,称为煤矿覆岩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化。将覆岩空间结构分为"O-X"型、"F"型与"T"型三种基本类型,对三类空间结构进行细化,分析其矿压特征与规律。基于能量理论,讨论覆岩空间结构演化诱冲的机制,计算三类结构"见方"时的弯曲弹性能,并分析"F"、"T"结构对诱冲的作用。研究拓展传统矿压理论范围,为覆岩结构失稳型冲击矿震预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8.
煤矿动载扰动易诱发巷道冲击破坏,为研究动载对煤层巷道冲击矿压的影响,运用FLAC2D中的动态模块,研究分析了不同动载强度下震动波在巷道顶板传播的速度、位移变化规律及震动波引发的巷道顶、底板和左、右帮移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对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为预防冲击矿压提出了技术措施。研究表明:震动波在巷道顶板中传播时,随着传播距离增大,震动引起的顶板岩层质点速度和位移呈递减趋势,但在接近巷道时会有一定程度增大;传播距离相同时,动载强度越大,震动引起的顶板岩层质点速度和位移越大;动力扰动发生在巷道上方一侧,巷道顶板和靠近动力扰动一侧的巷帮比巷道底板和另一侧的巷帮更易发生冲击破坏。  相似文献   
29.
利用微震监测及现场冲击记录,对冲击震源、能量、显现区、显现范围及显现形式等进行定位与统计分析,总结冲击特征。通过理论建模与计算,从围岩体结构和应力状态2方面分析孤岛煤柱冲击机制。研究表明:60 m厚基本顶不破断及临空区覆岩"二次"运动使冲击震源均分布在临空区及其边沿;随孤岛面推进,煤体静载应力峰值逐渐增高并接近冲击临界应力,高静载应力与动载应力叠加达到并超过冲击临界应力使冲击频发;两巷靠近设计停采线部分为静载应力峰值区,该段巷道底板距15-3煤0~1 m,使该段巷道成为重复冲击显现区;机道应力高于风道,使机道显现次数多于风道,分别为6次和3次;巷道底板无支护,接近15-3煤,使显现形式主要为底鼓。该分析方法与思路为类似条件下的冲击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和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冲击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政府关注度不断上升,我国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冲击地压矿井防治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多数冲击地压矿井达到事故可控.基于冲击地压重要研究成果,全面地阐述了冲击地压领域在法规建设、发生机理、监测预警等方面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同时指明了未来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