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隐蔽油气藏勘探仍然是一大难点,存在圈闭识别难度大、钻前预测可靠性低等一系列问题。该文以塔河油田于奇东三维地震和3口气井、6口非含气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波衰减异常处理技术和成藏条件分析方法,探讨了奥陶系碳酸盐气层的地震波衰减响应特征,同时用该方法预测了可能存在的东河砂岩碎屑岩隐蔽圈闭油气藏。研究结果表明,衰减含气检测对于碳酸盐溶洞、裂缝—溶洞型储层具有一定的指示效果,而对于以裂缝为主的储层应用效果不理想。通过目的层的衰减异常分析及沉积相和构造综合研究,在该区识别出一个东河砂岩储层的断裂—地层复合圈闭可能油气藏,其面积约为30.53 km 2,闭合高度为120 m,气层最厚可达51 m。衰减含气检测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2.
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西北坡的金属探矿井在数百米深的元古界变质岩裂缝中发现轻质原油,揭示了该凹陷存在一定生烃潜力。利用地震相分析来解决固阳组沉积相带和烃源岩展布已成为评价该凹陷勘探潜力的重要问题。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等资料重点开展了地层对比、地震相和烃源岩展布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下白垩统固阳组为断陷盆地近源旱地扇沉积,在固一段发育两期扇三角洲—半深湖沉积,松探1井、松探2井和吉参1井在固一段钻遇薄层暗色泥岩;暗色泥岩波阻抗高于砂岩,在地震剖面上形成强振幅反射;地震模型和属性分析表明湖相暗色泥岩沿NE向凹陷中心分布,最大累计厚度为45 m,一般为20~30 m;暗色泥岩总有机碳介于0.31%~2.63%,为Ⅱa-Ⅲ型,露头区烃源岩过成熟,松探1井为未熟—低熟状态;金属探矿井(ZK500井)540 m深度处变质岩裂缝原油和松探1井2 270 m深度处的4 m油砂含油属于同一油源,生烃期为上新世末期;地震剖面和航磁异常指示了ZK500井附近存在上拱的侵入体,导致了凹陷烃源岩成熟度的横向快速变化;有利生烃和勘探区应位于埋深较大的吉兰泰凹陷北部深凹带。  相似文献   
33.
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尖灭圈闭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尖灭圈闭,可通过下述方法预测:(1) 将上三叠统标志层对齐,制作不同方向的钻井剖面对比图,发现中油组存在着两处相变尖灭;(2) 将中油组顶底界标定在半个反射周期内,顶界标在正极性波峰附近,底界标在波谷附近,因尖灭与波峰、波谷的振幅有关,中油组对应的弱 空白反射即为尖灭;(3)根据上、中、下油组砂岩及间互泥岩的厚度、速度及密度,结合今构造北倾的单斜背景,分别制作中油组砂体陡倾短距离尖灭,缓倾长距离尖灭时含油、气、水的地质模型及选用30 Hz 主频子波制作褶积地震模型验证,中油组和下油组上段砂体均向南尖灭。据此预测在中下油组有两个面积为56 km2 和160 km2 的砂岩尖灭圈闭,且显示出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34.
用反射波强度斜率识别层序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 充分利用反射强度斜率对层序的敏感性, 研究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的沉积相。根据地震属性反射强度斜率横向变化图, 通过沉积旋回对比, 识别出涨潮三角洲、沿岸滨面砂、消舄湖、障壁岛等沉积环境, 较以往利用地震属性划分沉积相的其他方法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35.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巴音都兰凹陷的古地温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巴音都兰凹陷侏罗纪与白垩纪具有不同的地温场特征,晚侏罗世古地温梯度高于早白垩世地温梯度,早白里垩地温梯度可达4.80~5.12℃/100m,晚白垩世以来凹陷整体抬升,地温梯度降低。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地温控制,主生油期在腾二段及赛汉组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3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是发育在奥陶系顶碳酸盐岩古风化壳中的地层油气藏。由于储层的今构造面貌是一个角度不到1°的西倾单斜,因而人们一直认为该气田形成与构造无关,而与上倾方向不整合面侵蚀谷中充填的太原组—山西组泥质岩对储层封堵有关。因而在天然气勘探中一度注重寻找侵蚀谷。虽然找到了许多侵蚀谷遮挡,但是并非所有侵蚀谷下倾方向都会形成气藏。古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天然气大量生成后的运移聚集和散失一直都受古构造形态的控制,虽然气田在今构造图上是一个平缓的大单斜,但在古构造图上往往是长期稳定发育的大型鼻隆。今天多个气藏的位置正好位于古鼻隆与今鼻隆轴线之间或轴线的交叉地带,说明非构造油气藏并非与构造无关,而是它的形成、演化、定型与破坏始终与古构造演化密切地联系着。  相似文献   
37.
油藏描述的几个前缘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总结了与河道砂体油气藏、溶洞油气藏描述预测技术和手段等有关的问题。在决口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河道砂的连通性与沉积(或沉降)速度成反比;单个点坝砂体的内部发育着统一向牛轭湖泥质充填层倾斜的隔夹层,使得砂体内部下半部分横向连通、上半部分不连通。多分量三维横波勘探技术可预测裂缝型储集层的裂缝方向和密度,对某些碳酸盐岩油气藏和煤层气藏勘探十分有用。溶洞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和发育特征受很多地质因素的影响,一般可将其分为横向连通的溶洞油气藏和横向局限的溶洞油气藏,前者纵向上又可分为洞顶角砾化裂缝储集层段、洞内泥质充填隔层段和洞底垮塌角砾岩储集层三部分。有关地震油藏描述的一些新方法、新手段在不断地出现和完善,它们对提高油藏描述精度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总结了与河道砂体油气藏、溶洞油气藏描述预测技术和手段等有关的问题。在决口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河道砂的连通性与沉积(或沉降)速度成反比;单个点坝砂体的内部发育着统一向牛轭湖泥质充填层倾斜的隔夹层,便得砂体内部下半部分横向连通、上半部分不连通。多分量三维横波勘探技术可预测裂缝型储集层的裂缝方向和密度,对某些碳酸盐油气藏和煤层气藏勘探十分有用。溶洞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和发育特征受很多地质因素的影响,一般可将其分  相似文献   
39.
延长探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勘探显示含气层的发育和分布与奥陶系顶沟槽古地貌关系密切。通过马家沟组钻井小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制作不整合面上具填平补齐作用的本溪组厚度图、侵蚀沟谷正演模拟结果进行地震剖面沟谷识别以及地震反演等技术手段,综合编制前上古生界古地质图,在探区内识别出了两个北西-南东向奥陶系顶面侵蚀沟槽。综合分析古地貌图与波阻抗平面图显示,奥陶系低波阻抗显示的有利储层分布与侵蚀沟谷及其两侧的侵蚀斜坡位置吻合,也与目前的奥陶系产气井和有利油气显示井的位置吻合;甘泉地区的Y112井附近、工区西北方向的Y113-Y101井及工区中部Y118-Y119-Y108井一带有利储层发育,应为奥陶系下一步勘探部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0.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储层物性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砂岩储层尽管埋深达4800~5200m,但仍具中等物性条件,孔隙度一般为8%~12%,最高可达20%,渗透率一般为(10~100)×10-3μm2,最大可达1000×10-3μm2以上。压汞资料显示该储层喉道偏粗,具中孔粗喉的孔隙结构特点。铸体薄片和电镜照片显示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溶蚀形成的粒间孔、粒内孔和残余原生粒间孔,其次为填隙物微粉晶灰质(溶蚀)晶间孔、裂缝孔等。孔隙度和渗透率受物源和沉积相影响较明显,在距物源近、河道砂岩多而厚的地方,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变高。在目前对长石溶蚀孔隙的空间发育规律尚难预测的情况下,储层预测的手段仍只是依靠沉积相和地震等对砂体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