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常规压汞手段,获得了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大情字井地区下白垩统泉四上亚段低渗碎屑储集岩的孔喉空间分布数据。储集砂岩孔喉分布的自相似结构宽广而连续,在整个孔喉测度区间0.02~104 μm的宽广孔喉尺寸范围内,泉四上亚段低渗透砂岩均具分形特征。孔喉的分布在整个可测区间均具有两个无标度区的多重分形性质,不同尺度(无标度区)上的分维值不同,无标度区1的分维值平均为2.995,无标度区2的分维值平均为2.512。无标度区2的下限、上限以及其分维数与储集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关系密切。据此提出了评价储集层的“喉道分形综合指数”--ITF。ITF与渗透率的正相关系数的平方可达0.91,与孔隙度的正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65。该参数综合反映了低渗储集层的储集和渗滤性能,充分揭示了油气储集岩的孔喉结构特征对其储渗性能(特别是渗流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应用化学动力学模型求解生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质向石油的转化作用符合化学动力学的一级反应,即反应速度只同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在任何瞬间,反应速度仅与该物质的浓度有关。有机质降解过程中温度不足可用时间来补偿。根据上述原理,结合干酪根热解实验求出的表观活化能与生烃率以及指前因子与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生烃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使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该模型,可计算出任意埋深处的生烃率及任意埋深段的生烃强度,进而计算生烃量。应用上述模型对塔里木盆地塔中A井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地史上的生烃强度和生烃量进行了模拟计算,揭示了塔中A井的生烃史,验证了该生烃定量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3.
2021年完钻的风险探井歧页1H井实现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页岩油重要勘探突破,可以为具有相似地质特征的页岩油勘探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4口系统取心井的岩心、岩石薄片、测井资料以及烃源岩评价、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等测试资料,系统总结了歧口凹陷沙一段页岩油形成与富集特征和配套关键工程技术。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沙一段发育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云灰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块状黏土质泥岩和块状碳酸盐岩5类岩相,其中,纹层状混合质页岩和纹层状云灰质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TOC含量平均为2.8 %)、高生烃潜量(S1+S2含量平均为21.8 mg/g)、富含颗石藻、高频纹层结构(纹层密度达24 000层/m)、层理缝异常发育、可动烃含量较高(>2.5 mg/g)等优越的地质特征,是沙一段最有利的页岩油富集岩相。综合岩相、含油性和工程可压性等,将歧页1H井水平段划分为3类富集层,其中I类富集层长度为364 m,气测值最高可达11.8 % 。优选海水基压裂液体系,采用二氧化碳前置和"逆混合+多级段塞+连续加砂"等关键压裂技术,有效解决了沙一段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25 %)、塑性和水敏性均较强、页岩不易起裂等开发难题,为沙一段页岩油的勘探突破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歧页1H井沙一段下亚段页岩油勘探突破,对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具较高黏土矿物含量的页岩油的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随着勘探目标向中深层拓展,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不仅发现大规模的石油资源,同时发现7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深层烃源岩热演化与储集层物性特征的差异,决定了深层常规、非常规气藏并存,且以4 700m深度为界,该深度以下主体为致密砂岩气。利用成因法、类比法等方法综合计算,歧口凹陷古近系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超过3 500×108m3,主要分布在板桥次凹,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1 760×108m3,主要分布在歧北次凹中深层。通过天然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进一步揭示了深层优质烃源岩、高演化程度和大规模砂体三大因素有利于天然气规模富集,是深层烃类资源的主要赋存状态。板桥斜坡深层、歧北斜坡深层为深层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尤其是处于气源中心区、具有一定构造背景、砂体发育的沙二段是深层气现阶段勘探最现实的领域。  相似文献   
35.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认识,高、中、低斜坡生储盖组合配置不同,油气运聚与分布差异明显。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大型斜坡、砂体、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斜坡区具有形成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经勘探实践,在歧口凹陷埕北、歧北和板桥三个斜坡区均获重大发现,并实现了规模增储,证实了斜坡区是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6.
煤系烃源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要烃源岩,源内和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油气成藏过程不清。基于测井、录井、地震资料,结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储层岩心测试、包裹体测试、物理模拟实验等多种手段,探讨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及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储层可有效聚集油气,紧邻的煤系地层烃源岩可优先对其供烃,稳定的构造背景使源内油气藏得到良好的保存。(2)研究区源下储层油气成藏的2个必要条件为:上部终止于煤系内部且下部连接奥陶系储层的断裂系统,且低角度断裂的油气输导效率更高;源储间存在大于10 MPa的压差,可为源下储层的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动力。(3)研究区源内及源下油气藏具备早晚2期成藏、中期破坏的特征。中白垩世,低熟的煤系原油大量充注于储层中;白垩纪末期,地层的强烈抬升使古油藏遭受破坏或调整;新生代,随着烃源岩进一步成熟并生、排烃,形成了大量煤型气和轻质油油气藏。(4)研究区烃源岩有效充注范围内,储层相对优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为源内勘探有利区,印支期逆冲断裂发育、受后期伸展作用改造较弱的区域为源下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37.
利用已建成的勘探数据库中的钻井地质和分层数据库资源,应用Visual FoxPro5.0环境编程,在人机交互模式下对潜江凹陷潜江组地层厚度进行岩性分类汇总,可得到烃源岩、砂质岩、蒸发岩等实用厚度数据20余项,岩类厚度统计工效提高50倍。  相似文献   
38.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属于封闭型陆相湖盆沉积,横向分布广泛、纵向分布稳定,烃源岩品质好,页岩油资源丰富.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岩性多样、薄互层特征明显,且细粒沉积物发育,矿物成分复杂,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开展岩性定性识别及矿物含量定量计算困难.本文综合分析地质、岩心资料,确定了目标区块页岩油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分别为长英质页岩...  相似文献   
39.
有别于北美海相页岩油气,中国湖相页岩油地质特征十分复杂,湖相页岩油是否具备形成的条件、如何寻找富集层段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探究湖相页岩油形成的有利条件与富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综合利用G108-8井、GD12井和GD14井3口取心井的635.8 m取心资料、12 000余块次分析化验资料及20口井的试油、试采资料,从页岩油形成的烃源岩、沉积组构及热演化等方面,对湖相页岩油成藏机理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广泛分布多类型高丰度有机质、高脆性矿物组成、高密度纹层结构及中等热演化阶段是页岩油形成富集的主要条件;湖相页岩层系可划分为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纹层状混积质页岩、薄层状含灰白云质页岩及厚层状含灰白云质页岩4类组构相,处于中等热演化成熟阶段的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纹层状混积质页岩组构相为最优组构相类型;S1*/TOC值(以单位有机碳的含油量表示)平均大于135 mg/g、滞留烃含量大于阈值100 mg/g的超越效应明显,揭示了"优势组构相-滞留烃超越效应"的页岩油富集特征。采用这一新认识有效指导了页岩油勘探,研究区GD1702H井最高产油量达61 m3/d,自喷生产已超416 d,产量基本稳定在17 m3/d,GD1701H井、GD1702H井两口水平井累积产油量超1.4×104t,证实了中国东部湖相页岩油具备工业性开发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40.
盐间非砂岩油藏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是鲜见的特殊类型油藏,盐间非砂岩层韵律性强,既是烃源层又是储集层,厚度虽薄但横向分布稳定。盐间烃源层有机碳含量中等,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成烃转化率较高,因处于封闭环境,热演化存在迟滞效应,盐间储集层物性差,为中孔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其次是裂缝。盐间非砂岩油藏为典型的自生自储式油藏,王场等背斜构造区始终处于油气运称移的指向上,直疃裂缝油藏形成的关键时间为荆河镇组沉积末期以及广华寺组沉积末期,盐间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已成为潜江凹陷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