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构造背景入手,充分考虑沉积因素,提出了斜坡区坡折体系的概念,指出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发育了构造坡折带(陡坡、缓坡)、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其分布受古构造背景、断裂活动与沉积成岩因素的交互影响.类似于沉积体系,歧口凹陷坡折体系中各种类型坡折带平面上匹配,垂向上共生,其分布达歧口凹陷平面面积的70%以上.坡折带既是物源水下供给通道又是可容纳空间分布区,造就了斜坡及洼陷区的砂体十分富集,砂体分布具有"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折控砂,源型聚砂"的内在机制.广泛发育的储集体使得歧口凹陷古近系油气分布具有满凹含油,叠合连片,优势富集,匹配控藏的典型特征,由此指出了歧北斜坡、滨海斜坡、板桥次凹等的坡折带与洼陷区是目前歧口凹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42.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削截、顶超和上超等反射终止类型,由此将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结构样式类似于具陆架坡折的被动大陆边缘,其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性圈闭。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研究区断陷作用强烈,挠曲坡折带的坡度较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低位扇;随后,拗陷作用增强,挠曲坡折带的坡度逐渐减小,至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以低位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扩体系域的岩性圈闭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研究区挠曲坡折带明显控制了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成为缓坡带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通过勘探实践,新增三级储量近4×10~8t,探井成功率达80%,展示了挠曲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3.
歧北凹陷古近系构造坡折带对圈闭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歧北凹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研究区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歧北凹陷斜坡区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两种构造坡折带类型.坡折带的发育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早期为断裂坡折带,晚期为挠曲坡折带.不同类型坡折带层序构成样式及内部体系域构成不同,断裂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三角...  相似文献   
44.
应用单因素叠合分析的思路,在构造-砂体-成藏综合研究基础上,认识到“三元耦合”控藏本质,研判出渤海湾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有利区。研究表明,歧口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控藏主因素可以概括为3个端元,一是油源,包括生排烃和其输导体系;二是储集层物性,包括孔渗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三是圈闭是否有效以及圈闭闭合幅度多高。可用“三元耦合”控藏新模式来表达油气成藏的本质,决定其圈闭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板桥滨海断鼻、滨海斜坡区与埕北断坡区等是歧口凹陷古近系最有利的大型勘探战场。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碎屑岩和歧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取得高产煤成凝析气流,证实古生界潜山具有良好的凝析油气勘探潜力。系统分析了黄骅坳陷古生界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成藏主控因素等,剖析了典型古生界凝析气藏储-盖组合、煤系烃源岩生烃期次、油气充注期次及凝析气藏成因,明确了古生界煤成凝析气藏的发育模式。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古生界发育多套优质储-盖组合,为凝析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储集与保存条件。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于早白垩世、晚新生代两期生烃,具有"早油晚气、晚期为主"的生烃特点,是形成凝析气藏的关键因素。油气两期充注成藏,早期以原油充注为主,晚期以天然气充注为主,以晚期充注为主,晚期天然气对早期古油藏进行气侵改造,形成凝析气藏。建立了"两期生烃、早油晚气、气侵成藏"的成藏演化模式,构造稳定期与生烃高峰期相匹配,利于凝析气藏的大规模保存。黄骅坳陷古生界煤成凝析气藏的勘探发现与理论认识,对于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区开展凝析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6.
文中根据地震、钻井资料,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纪孔店组残留地层进行精细研究,获得了对孔店组沉积特征的深刻认识,进而分析孔店期沧东断层伸展作用和走滑作用对孔店组沉积的控制作用,并得出沧东断层在孔店期的构造活动规律:沧东断层在SQ1层序沉积时期开始发生伸展作用,SQ1层序沉积期和SQ2层序沉积期伸展强度较弱,并且只有沧东段活动;SQ3层序沉积期和SQ4层序沉积期伸展作用持续增强,并且整段都有活动,成为控制东侧下降盘沉积作用的边界断层。与此同时,沧东断层的右行走滑运动也控制了其东侧孔店组地层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47.
地面岩石油气显示对于新区油气勘探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岩石热解、薄片分析、氯仿"A"抽提、电子探针等技术可用于地面砂岩样品含油显示的确认。青藏高原地区地面砂岩含油显示判定标准是,薄片鉴定发荧光,裂隙充填物电子探针分析C原子>70%,O/C原子比<0.5为有含油显示。热解含烃量换算的原始含油饱和度>45%,氯仿"A"含量>120×10-6,原始含油级别为含油—饱含油;原始含油饱和度20%~45%,氯仿"A"含量(60~120)×10-6,原始含油级别为油浸—油斑;原始含油饱和度<20%,氯仿"A"含量<60×10-6,原始含油级别为油迹-荧光。研究确定措勤盆地3个砂岩样品、比如盆地3个细砂岩样品为含油气显示,可可西里盆地4个砂岩、昌都盆地4个砂岩样品为含油显示。其中含油显示级别最高的是措勤盆地郎山组C163号深灰色细砂岩,氯仿抽提物123×10-6,恢复后岩石中含烃量28.36mg/g,估算原始含油饱和度51.16%,原始储油层性质评价为油层。最后指出,措勤盆地、可可西里盆地具有良好的石油勘探远景,而昌都盆地、比如盆地应以找气为目标。   相似文献   
48.
非常规油气的兴起引发了细粒沉积岩研究的热潮,然而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形成机理与环境演化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岩心、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AMICS矿物分析和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为依据,将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孔店组)二段细粒沉积岩划分为层状细粒长英沉积岩相、块状细粒混积岩相、纹层状细粒混积岩相、纹层状白云岩相和块状白云岩相等5种岩相类型,详细分析每种岩相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理。不同岩相按照一定次序叠置构成4类典型岩相组合,在气候干湿度、水体性质和物源供给强度等方面差异显著,分别对应强陆源输入沉积模式、季节性气候沉积模式、半干旱季节性气候沉积模式和持续干旱沉积模式。通过岩相组合划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孔二段沉积时期沧东凹陷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可划分为Ek2(4)~Ek2(3)季节性气候阶段、Ek2(2)潮湿气候阶段与Ek2(1)干旱-潮湿转换阶段。研究成果可以为沧东凹陷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根据研究区未熟烃源岩样品热解实验求出的表观活化能与生烃率以及指前因子与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生烃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计算任意埋深处的生烃率及任意埋深段的生烃强度,进而计算生烃量。应用该模型测算了江汉盆地JJ、QQ、XX凹陷潜江组未熟烃源岩在现今的累积生油强度和生油量。通过与其它两种生油量计算方法的对比表明,化学动力学法在生油量定量预测中是实用可信的。   相似文献   
50.
21世纪初期海相页岩油气在北美地区已实现商业性开发,而中国陆相页岩油气的发展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多分布于深盆湖相区.在综合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为典型实例,通过回顾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页岩油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技术,分析了当前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成效和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