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对歧口凹陷古地貌、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等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沙一下重力流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了重力流的搬运沉积特征与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来水特征、湖水位、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与泥砂含量、湖区底形、流态等对重力流沉积砂体形成及演化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实际砂体与实验砂体厚度分布对比,滨海4以南、港深78、滨海28以北地区为上倾尖灭砂体有利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62.
黄骅坳陷中区大型斜向变换带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断层产状、断裂组合和盆地构造样式分析结果,在黄骅坳陷中区识别了一个大型斜向变换带。该变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沿走向表现为不同幅度的同沉积背斜,延伸距离达70km。变换带由两组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叠覆形成,其东西两侧分属两个伸展构造体系。以西呈半地堑构造样式,以东则呈地堑构造样式。变换带的位置与黄骅-聊城-兰考大型走滑断裂带北延段一致,并发育有典型的花状构造,表明基底结构的差异以及深部走滑断裂长期活动是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斜向变换带古近系储集砂体丰富,并发育有上超尖灭和断背斜两种有利圈闭类型,是研究区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63.
近年勘探实践证实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主力烃源岩层系发育页岩滞留型页岩油,页岩油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层/区不明制约了坳陷页岩油扩展勘探和规模开发。基于黄骅坳陷古近系系统取心、岩石薄片、测井、录井、试油及烃源岩评价、滑溜水常压渗吸对比实验等测试资料系统开展页岩油烃源岩、储集性能、保存条件分析,探讨黄骅坳陷页岩型页岩油富集模式及有利区分布规律。研究认为,适中物源供给、适中总有机碳含量(TOC含量为2%~6%)、适中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Ⅲ型为辅)、适中热演化成熟度(Ro为0.7%~1.2%)等适中的物源及烃源岩条件,高密度微米—纳米纹层(密度可达15 000层/m)、高占比微米—纳米孔缝(孔隙度平均为4.5%)、高滞留可动烃含量(S1含量平均为4.2 mg/g)等适高的储集条件,顶、底板封堵条件优(盖层厚度为50~100 m)、断裂破坏程度弱(水平井靶层距离为450~550 m)等优良的保存条件,是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型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提出了黄骅坳陷古近系“2优1超1匹配”的“中高匹配”页岩油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64.
综合运用地震、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分析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致密油形成地质要素,明确了勘探潜力。研究认为,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稳定平缓的构造背景、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分布的非均质致密砂岩储层、源储共生及近距离运移聚集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致密油。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多期远岸水下扇沉积,其中中扇亚相及断裂发育区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形成常规油藏;外扇亚相薄层致密砂岩发育,致密油大面积分布,形成典型的常规油与致密砂岩油纵向相互叠置、横向叠合连片的油藏分布序列。通过储层预测圈定致密油分布范围163km2,板2上薄层浊积席状砂甜点区是致密油钻探的首选区。  相似文献   
65.
盐间非砂岩油藏中原油的均质性与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中,生储同层,烃源层品质好,成烃转化率高,且封盖条件极佳,但储集层渗透能力极低,油气运移条件差。纵向上各段盐间原油自成体系,分异性弱,但原油的成熟度、生标物等非均质性,表明韵律层内盐间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征。盐间原油多为原地自生自储油与异地排驱的成熟油的混源油,这暗示了生烃次洼中生成的成熟油气可以在低渗透的盐间层中顺层侧向向构造高部位等低势区聚集,从而扩展了盐间油藏的油气来源。盐间原油的均质性集中展示了盐间原油的菌藻类母源和高盐度、高硫及强还原的成烃转化环境。  相似文献   
66.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Ek_2)页岩油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多口井在页岩段获得工业油流,孔二段整体被视为常规烃源岩段,其内部岩性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尚未开展过深入研究。为此,从沧东凹陷G108-8井、普通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岩石可溶有机物族组分、饱和烃色谱及饱和烃质谱等多种化验资料出发,对孔二段细粒相区泥页岩岩性及其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常规泥页岩段岩石矿物成分复杂,无明显优势矿物存在;孔二段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Ⅱ_1—Ⅱ_2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至中等成熟阶段;烃源岩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除部分样品伽马蜡烷含量较低外,总体指示强还原沉积环境,C_(29)甾烷含量明显高于C_(27)甾烷和C_(28)甾烷,同时C_(27)甾烷也有相对较强的波峰,孔二段烃源岩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占优势,同时也有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8.
基于2口井140 m连续岩心观察及上千余块次样品测试数据,应用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对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一亚段(Ek_2~1)细粒页岩层系基本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页岩层系发育长英质页岩、灰云质页岩与碳酸盐岩3种岩类,组合形成互层状集合体;相对稳定的封闭环境下发育优质烃源岩,为页岩油富集奠定了物质基础;方沸石粒间孔、白云石晶间孔及层间微裂缝使致密碳酸盐岩、灰云质页岩、长英质页岩成为有效储集层,其中脆性矿物含量大于70%;Ek_2~1下部高丰度纹层状页岩层系为页岩油富集层段,累计厚度70 m,埋藏深度2 800~4 200 m,平均含油饱和度50%,甜点分布面积达260 km~2,预测资源量过5×10~8 t,是沧东凹陷孔店组石油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KN9页岩油直井改造后2 mm油嘴日产油29.6 t,水平井体积压裂正在实施,有望在中国东部实现陆相页岩油的勘探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9.
基于陆相水进-水退旋回(T-R旋回)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官108-8井古近系孔店组二段连续500m完整取心及化验资料分析,开展湖相盆地细粒沉积岩的高频旋回特征研究。通过应用测井岩性组合判别方法,搭建孔二段细粒沉积岩的五级高频旋回地层格架。采用不同尺度及方法表征细粒沉积岩高频旋回特征,研究表明五级T旋回陆源碎屑矿物含量高、古盐度低、古气候偏潮湿、纹层密度大,五级R旋回则表现为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古盐度高、古气候偏干旱、纹层密度小。高频旋回变化控制了有机质的丰度与类型,T旋回中TOC值较高,除了有较高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外,水体内生有机质也较为丰富,显示湖泊的初级生产力较高,有利于页岩油的形成与富集。  相似文献   
70.
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孔二段)为代表的陆相湖盆深水区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但其岩相宏观分布与储层微观特征的联系尚不明确。利用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矿物定量分析、元素及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测井曲线、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氮气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在页岩高频湖进-湖退(T-R)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层序的岩相充填演化序列和不同岩相的储层特征,探讨了高频层序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富有机质页岩段可划分为11个高频T-R层序(五级层序SQ(1)—SQ○11,其中,SQ(9)发育重力流成因砂岩);根据高频层序内T-R旋回的对称性,层序可分为以T旋回为主的不对称型、以R旋回为主的不对称型和近对称型;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等微观孔隙,以粒间孔和粒内孔等无机孔为主;长英质矿物含量更高、纹层状构造更发育的纹层状长英页岩相和纹层状混合页岩相的宏孔更为发育,连通性更好,而碳酸盐矿物含量更高、块状构造更发育的块状混合页岩相和纹层状/块状碳酸盐页岩相的介孔更为发育,连通性一般;页岩的储层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