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0篇 |
免费 | 201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7篇 |
综合类 | 194篇 |
化学工业 | 310篇 |
金属工艺 | 169篇 |
机械仪表 | 193篇 |
建筑科学 | 303篇 |
矿业工程 | 155篇 |
能源动力 | 53篇 |
轻工业 | 298篇 |
水利工程 | 99篇 |
石油天然气 | 121篇 |
武器工业 | 40篇 |
无线电 | 26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19篇 |
冶金工业 | 136篇 |
原子能技术 | 46篇 |
自动化技术 | 2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15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对全盆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明确了准噶尔盆地烷烃气成因类型、来源及分布。准噶尔盆地天然气主要包括成熟—过成熟油型气、成熟—过成熟煤型气、过渡气和生物气等。准噶尔盆地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普遍,碳同位素倒转原因包括细菌氧化作用、油型气和煤型气混合、不同源煤型气混合以及同源不同阶煤型气混合。准噶尔盆地煤型气包括3类:①煤型气重烃气碳同位素组成较重(δ13C2>-26.0‰),主要为成熟—高成熟,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②煤型气重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δ13C2<-26.0‰),成熟度范围广,来源于侏罗系、二叠系乌尔禾组和佳木河组烃源岩中的一套或多套;③煤型气重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广,主要为高—过成熟,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22.
在工程实践中对损坏的无图纸齿轮进行重新制造时,测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齿面已被严重磨损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得到齿轮尤其是变位齿轮的各项参数是本文所着重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24.
当前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室内分布覆盖已成为各运营商深度覆盖的常用手段,本文从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涉及的信源规划设计、天馈系统设计、深度覆盖模型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
航迹去纠缠处理是基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进行船舶运动行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传统航迹去纠缠处理方法存在虚警率和漏警率均较高的问题,这会造成重要船舶运动特征信息缺失以及纠缠去除不彻底等,进而影响数据的可用性。基于此,通过分析船舶AIS原始定位数据特点以及船舶运动属性特征,提出基于运动属性约束的船舶AIS航迹去纠缠方法(A Method for Removing Entanglement of AIS Trajectory Based on the Constraints of Motion Attributes, CoMA),以瞬时航行速度和时间间隔约束船舶空间位置合理范围,以瞬时航向约束船舶转向的合理区间,双重约束下对航迹纠缠点进行去除。通过实例验证与对比可得,相较于传统航迹去纠缠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纠缠点彻底、精准、高效去除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留船舶运动行为特征,可为后续船舶航迹深入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输入。 相似文献
26.
27.
28.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存在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等问题,导致水驱采收率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以乳 化不稳定系数、油膜收缩速率和最小乳化转速为指标,构筑了由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CBT)与阴离子/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ASC)组成的乳化-剥离双效体系。通过室内填砂流动实验评价了该双效体系对稠油的乳化和剥离能 力,并利用微观模型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BT对稠油具有优异的乳化性能和大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的作用,ASC对稠油具有良好的剥离能力,而复配体系兼具优异的乳化和剥离性能。双效体系通过乳化残余油, 提高了洗油效率,改变了液流方向。同时,该体系的润湿和渗透作用促进了固体壁面上油膜的收缩剥离。CBT、 ASC质量比为3∶2的复配体系在质量分数为0.3%的条件下,采收率达到50.36%,相比于水驱提高了14.18百分 点,这对高效开发稠油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