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胜和1井为例介绍了现场随钻快速岩性鉴定技术的应用情况,该技术以其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的特点,对各种录井岩屑岩性进行鉴定和分析,并依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岩性标志,为钻井取心、卡界面和目的层、判断井漏位置、选择钻头类型、地层分层等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可有效提高钻井工程和地质录井质量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页岩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的页岩油资源大量赋存于陆相湖盆中,由于其储集、封盖、圈闭和运移等与常规油气不同,岩相对于页岩油的控制尤为显著。岩石学、全岩X衍射(XRD)、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油气显示等资料的分析表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微相构成主要为薄透镜状晶粒灰岩微相(LF1)、纹层状泥晶灰岩微相(LF2)、厚层块状灰质泥岩微相(LF3)、块状泥岩微相(LF4)和黑色页岩微相(LF5)。其中,页岩油发育的有利微相和微相组合为黑色页岩微相(LF5)、块状泥岩微相(LF4)以及薄透镜状晶粒灰岩与黑色页岩的微相组合(LF1+LF5)。济阳坳陷有2种页岩油富集模式:①以块状泥岩微相(LF4)和黑色页岩微相(LF5)为主的"自生自储"模式;②以薄透镜状晶粒灰岩与黑色页岩微相组合(LF1+LF5)为主的"晶粒灰岩储层"模式。晶粒灰岩更有利于页岩油富集和开发生产,薄透镜状晶粒灰岩与黑色页岩的微相组合(LF1+LF5)是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甜点"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13.
罗151块沙三段接触变质岩特征及变成孔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实验技术手段,在对罗家地区罗151和罗152等井的古近系低压接触变质岩岩石学特征和变质亚带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和变质反应分析认为,罗151块接触变质岩储层段属于低压角闪石角岩相,变质的主蜂温度为430—670℃;孔隙空间主要是围岩接触变质阶段产生的变质原生孔隙,并计算出矿物变质反应前后摩尔体积的变化率。由此提出了变成孔隙的概念,较好地解释了该区辉绿岩外接触变质带孔隙发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烃类充注与储集层化学成岩作用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分析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层的矿物微观特征、组合关系及其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地球化学过程,认为控制化学成岩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母岩区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地层孔隙水性质的改变、早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烃类充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层孔隙水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重点讨论烃类充注对储集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与未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相比,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的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要低,抑制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的充填.长石类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十分强烈,次生孔隙很发育;储集层含油饱和度较低时会促进伊利石生长,只有在含油程度较高时伊利石生长才受到抑制。图4照片6参10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利用薄片、物性等资料,以孤东、胜坨、东辛油田诸砂岩体为例,分析了不同时代、埋深和成岩阶段的砂岩体孔隙分布特征。由于成因和成岩史的差异,时代新、埋藏浅、成岩弱的河流相砂岩体为原生孔隙储油;时代、埋深和成岩居中的三角洲砂岩体储集层多为原生孔隙储油,也有次生孔隙储油者;时代老、埋藏深和成岩强的浊流砂岩体储层以次生孔隙和微孔隙储油为主,砂体不同微相的孔隙分布也有明显差别。在此基础上以深层浊积砂岩为例建立了随埋深(或地温)的增大,其孔隙类型按原生孔隙→混合孔隙→次生孔隙和微孔隙→残余孔隙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控制因素评价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沉积条件控制。根据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碳酸盐含量等数据,分析了该区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对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和程度进行较为定量的评价。结论是: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埋藏早期或碳酸盐胶结程度低的阶段,埋深每增加1000m孔隙度降低约6.8%;胶结作用对储集层性质影响较大,碳酸盐含量小于15%时砂岩孔隙度一般大于20%,碳酸盐含量超过15%后,埋深每增加1000m碳酸盐胶结减孔约3%;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性质改善很大,产生的次生孔隙最大可达20%。溶蚀作用在宏观上受区域构造背景控制,断层较发育的地区溶蚀作用较强,粒度中一细、分选好、杂基少的中、细粒砂岩溶蚀作用最强;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和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的控制方面。图4表3参27  相似文献   
17.
对车镇凹陷车66井区深部储层岩石学研究发现,石英溶蚀显著、碳酸盐矿物稳定赋存,揭示了砂砾岩体超压封存箱内处于典型的碱性成岩环境。石英溶蚀型孔隙占储层总孔隙的50%左右,其形成机制分为三步:碱性环境的塑造、石英矿物的溶蚀、黏土矿物间的转化。超压封存箱内的碱性成岩环境对储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是形成石英溶蚀孔隙,对储集性起建设作用;二是易于沉淀大量方解石胶结物,充填部分微裂缝和次生孔隙,起破坏性作用。粒缘缝和构造缝组成的裂缝系统作为早期超压释放和水-岩作用的流体通道,改善了深部储层的储集物性,利于油气运聚,促使处于高压封存箱内的车66沙三下砂砾岩储层成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8.
用含油薄片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砂岩油层岩性,孔隙分布及结构的研究资料为依据,用含油薄片分析了该区沙二段砂岩油层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有珠状,凝块状,环状,连片状,条带状等六种形态;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的层理,孔隙结构,岩石的结构成分及其润湿性,提出了先驱替底部剩余油,再注堵剂抑制底水上侵以提高油层上部采收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深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43  
济阳坳陷深层发育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冲积扇相砂岩,是以填隙物微孔隙和粒间孔为主的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储层。从总体上讲,压实作用使粒间孔隙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三角洲相砂岩抗压实作用强,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和高岭石的充填、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等的胶结使粒间孔隙减少,溶解作用可以随深度的增加产生大量有机酸,在喷出岩屑中形成大量的岩屑溶蚀孔,利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次生孔隙和微孔隙成为深部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晚成岩A亚期有机酸大量排出,形成长石和岩屑等溶蚀孔,使溶蚀孔、粒间孔和微孔隙并存;B亚期有机酸与CH4、CO2 并存,绿泥石占据了孔隙,阻止了碳酸盐的沉淀,使微孔隙和溶蚀孔得以保存;C亚期有机酸减少,CH4、CO2 增加,利于构造、成岩裂缝形成,保存大量微孔隙,改善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区深部砂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胜利油区深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如何识别有利储集层是其关键。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化验基础上,研究了深部砂岩储集层的物性、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划分出低渗型、致密型和中渗型3种类型储集层,其中低渗型分布最广,中渗型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深部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微孔隙和粒内孔隙,埋藏深度和岩性是影响其发育的主要因素,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类型逐渐由粒间孔向微孔隙和粒内孔隙过渡,石英质砂岩和长石砂岩中粒间孔发育,岩屑砂岩中裂缝孔隙发育,因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储集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