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39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氢化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共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氢化丁腈橡胶(HNBR)与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的共混,该HNBR是用偶氨法常压氢化丁腈胶乳制得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表明,在HNBR质量分数为40%以上时,2种共混物均呈现热性橡胶性能。HNBR/PVC共混物在拉伸强度方面呈现加和关系。热老化后HNBR/P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比NBR/PE共混物的好得多。用扫描电镜观察HNBR/PE 混物的断面形态。并用DSC曲线研究了HNBR/PE共混物的结晶变化。  相似文献   
62.
谢洪泉  汪月生 《化工学报》1966,17(2):107-114
本工作以逐步沉淀法测定了在均相(Et_2AlCl-CoCl_2·4C_5H_5N)及非均相(i-Bu_3Al-TiI_4)Ziegler型催化剂的作用下,丁二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顺式-1,4聚合的分子量分布。结果指出,不论均相或非均相催化聚合得到的分子量分布都比较窄。对于均相体系,升高聚合温度、降低单体浓度、添加链转移剂(如乙硫醚、N-苯基-β-萘胺、庚烷)、减少催化剂钴的浓度和增加Al/Co比,均能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而对于非均相体系,则降低聚合温度和减少Al/Ti比均能增加分子量的均一性;单体浓度和催化剂老化对分子量分布无显著影响。 非均相聚合的分子量分布比均相聚合的更窄,前者的微分分布曲线的高峰偏于高分子量部分,而后者的偏于低分子量部分。这可能是由于非均相聚合的链终止速度依赖于链长,而均相聚合的链终止速度与链长无关。  相似文献   
63.
陈勇  谢洪泉 《弹性体》2005,15(2):67-72
SBS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是含有聚苯乙烯玻璃化微区及聚丁二烯连续相的多相聚合物,具有热塑性橡胶的性质。它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耐湿性、透气性、溶解性及抗滑性,而被大量用于橡胶制品、粘舍剂及沥青和树脂的改性剂等。其缺点是耐油性差,与极性物质不相容,不粘接等。用环氧化及顺酐化改性可改进这方面的缺点。SBS的环氧化改性多半使用过甲酸或过乙酸在溶液中进行。产物可作为压敏胶、热熔胶、密封胶等,用于粘接极性材料,也可作为耐油热塑性橡胶。SBS的顺酐化改性可在熔融态进行,也可在溶液中进行。产物可用作极性聚合物与非极性聚合物的共混增容剂、胶粘剂及进一步合成离聚体。  相似文献   
64.
通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遥爪双羟基聚苯乙烯 3种预聚物以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为偶联剂合成氧乙烯 -氧丙烯 -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研究其合成条件、精制及表征 ,并研究其力学性能、吸水性及乳化性质。结果表明 ,某些组成的嵌段共聚物呈现热塑性弹性体行为 ,吸水率达到 5 0 0 %~70 0 %。  相似文献   
65.
用Al(OH)3提高共聚甲醛阻燃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共聚甲醛中加入Al(OH)3或Mg(OH)2后,产物的阻燃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OH)3加入量占共聚甲醛的60%时,产物完全不燃;Mg(OH)2的阻燃效果较差。加入硬脂酸锌可明显改进其流动性。二者并用可明显增加共混材料的强度及流动性。  相似文献   
66.
用聚乙二醇(分子量600)、聚丙二醇(分子量1000)和二氯甲烷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合成了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嵌段聚合物((PEO-PPO)n),研究了它与LiClO4络合物的离子导电性能,以电导率最高的络合物为电解质,Na(1+x)V3O8复合物和Li片分别为正、负极组装了薄型锂电池并测定其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67.
针对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缺乏可用的电子型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现状,采用无机电子型半导体材料ZnO:Zn与空穴型聚合物材料PDDOPV[poly(2,5-bis(dodecyloxy)-phenylenevinylene)]成功制备了结构为ITO/PDDOPV/ZnO:Zn/Al的异质结双层器件,异质结器件的发光效率与单层器件P的发光效率的比值在电压为8V时达到最高值38.6倍,此时异质结器件的亮度是器件P的19.4倍,异质结的电流是单层器件的0.5倍。结果表明,ZnO:Zn薄膜的插入,确实能够起到输运电子和阻挡空穴从而降低器件电流水平,提高器件发光效率的作用,而且,聚合物膜/无机膜异质结器件的发光颜色是随着电压的增加而蓝移的。研究认为有可能是形成了新的发光基团。  相似文献   
68.
合成了含不同分子超极化系数(β)的发色团作为侧基的4种聚氨酯,研究了它们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由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分别与含偶氮苯(分散红DR-19)、偶氮苯并噻唑或双偶氮苯化合物反应,制备了U-1,U-3,U-4;U-2则通过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与DR-19反应而得。通过旋转涂膜及加热电晕极化制得透明极化聚氨酯薄膜。经:DSC测定,试样玻璃化转变温度(Ts)依下列顺序递减:U-2,U-1或U-4,U-3。所有极化聚氨酯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χ^2)达到10^-7esu,并按以下顺序递减:U-4,U-3,U-2,U-1。这主要依赖于发色团的β发色团的β愈高,聚氨酯的χ^2愈大。NLO性质的稳定性随聚氨酯的Ts提高而增加。U-2极化膜的稳定性最好,在120℃经400h,序参数可保持98%。  相似文献   
69.
用甲酸-过氧化氢法制备环氧化丁苯橡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甲酸-过氧化氢法制备了环氧化丁苯橡胶(SBR),研究了聚乙二醇/SBR(质量比)、甲酸/SBR(质量比)、过氧化氢/甲酸(摩尔比)、SBR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法及核磁共振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指出,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可提高SBR的环氧化程度。最佳环氧化反应条件为:聚乙二醇/SBR0·05,甲酸/SBR0·15,过氧化氢/甲酸1·0~1·2,SBR质量浓度0·11g/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  相似文献   
70.
在端双羟基聚苯乙烯和聚丙二醇中加入偶联剂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采用一步法或二步法制备了苯乙烯-环氧丙烷多嵌段共聚物。结果表明,由二步法制备的共聚物较一步法制备共聚物中均聚物的含量少。粗产物可分别用乙醇及十氢萘萃取,以除去未反应的聚丙二醇及端双羟基聚苯乙烯。纯化物经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膜渗透压法和元素分析法测试表明,试样为聚苯乙烯与聚环氧丙烷的多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