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篇
石油天然气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靖边气田是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气藏,目前处于开发中期,保持气田稳产是靖边气田面临的核心问题,而低效储量是靖边气田储量接替的重要领域。在低效储量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靖边气田低效储量分布分为3种类型:低效储量与优质储量垂向叠加型;低效储量与优质储量侧向连通型;低效储量孤立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孤立型低效储量规模小,垂向叠加型和侧向连通型低效储量是靖边气田储量接替的重要类型。针对垂向叠加型和侧向连通型低效储量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低效储量可动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低效储层渗透率、低效储层布井方式(井距)、低效储层气井配产是影响低效储量动用程度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气藏开发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碳酸盐岩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的气藏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国的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已经成为陆上开发有前景的气藏类型。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不同于碎屑岩气藏,正确认识碳酸盐岩气藏的类型和开发特征对于增强碳酸盐岩气藏开发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国碳酸盐岩气藏开发的实践,按照"实用性、指导性和科学性"的划分原则将碳酸盐岩气藏分为缝洞型、礁滩型、岩溶风化壳型和层状白云岩型4种类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以多缝洞单元为特征;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以多气-水单元为特征;岩溶风化壳型碳酸盐岩以发育不同规模尺度优劣储集体为特征;层状白云岩气藏以发育层状白云岩储层为特征。碳酸盐岩气藏类型划分和开发特征研究为全面认识碳酸盐岩气藏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相同类型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33.
储集层精细描述是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也是已开发油田稳产的关键。由于缺乏资料和地质解释本身的多解性,储集层精细描述中单砂体连通性及规模评价往往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通过综合资料的分析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及砂体叠置模式,有效指导储集层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以吉林油田黑59区块注气储集层为例,进行储集层精细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明确了储集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刻画了单一成因砂体发育期次、规模等特征,实现了单砂体分布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4.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湿地扇相砾岩储层岩性粗和非均质强等特点,综合各种地质、测井、化验分析及开发动态资料,优选出影响流体渗流的6项特征参数,将砾岩储层划分为E,G,M,P等4种流动单元类型.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分类评价.通过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图叠合分析,总结了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分布特点.E类流动单元储集渗流能力最好,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注入水易形成高渗通道,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G类流动单元储集渗流能力次之,分布面积大,为中等-弱水淹,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5.
中国储层地质模型20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贾爱林 《石油学报》2011,32(1):181-188
地质模型作为开发地质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与综合性的成果,是对储层沉积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物性与流体特征的综合反映,也是可直接用于油藏工程设计与数值模拟计算的唯一定量化综合数据体,其重要性日益得到显现。从定量地质学、多学科储层地质学、分类型地质模型和储层建模方法4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储层地质模型20年来的主要成果,并指出地球物理的发展、煤层气和页岩气模型的建立、成因单元内部构型模型的建立以及多学科联合是未来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石盒子组八段辫状河储层构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了辫状河构型模式,并利用测井、野外露头及气井动态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石盒子组八段(盒八段)辫状河储层进行构型解剖。在野外露头中识别出河道带,心滩与河道充填,单元坝与心滩内水道,大型倾斜层与中型交错层,中型平行层与小型交错层共5级构型单元。运用所测量交错层系厚度资料推算露头剖面中心滩长为1 163~1 592 m,宽为282~390 m,该推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相符合。对野外露头和苏里格气田密井网区盒八段储层构型解剖表明:河道带砂体、心滩砂体之间发育多成因的、连续的渗流屏障,连通性较差;心滩内部渗流屏障规模较小,因此可将心滩视为独立的储渗单元。运用成像测井资料推算出苏里格气田盒八段辫状河心滩长为602~1 243 m,宽为143~302 m,大部分心滩规模小于目前气田的井距和排距;气井动态资料也证明目前的井网密度下,有效储层井间连通性较差,因此苏里格气田具备加大井网密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37.
苏里格气田储集层成岩作用及有效储集层成因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苏里格气田盒8段、山1段为河流相低渗透储集层,具有典型煤系地层成岩作用特征,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导致低渗的主要原因,有效储集层为低渗砂岩背景上的相对高渗单元。苏里格气田相对高渗储集层单元与砂岩岩石组构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沉积水动力条件控制砂岩结构和成分的分异,进而控制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特征。粗砂岩石英颗粒和石英岩屑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形成,从而成为优质储集层;中细砂岩塑性岩屑含量较高,呈致密压实相,不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形成,为差储集层或非储集层。将苏里格气田储集层划分为6种成岩相类型,建立了成岩相与沉积微相、沉积序列特征的关系,可预测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38.
苏里格气田强非均质致密砂岩储层的地质建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里格气田属辫状河沉积,具有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特征,有效砂体呈孤立状分布在致密砂岩中,规模小且连续性、连通性差。气田密井网解剖区的实际建模表明,采用小网格建立井组(或局部)地质模型,有利于有效地表征储层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通过辫状河沉积储层的专家研究经验、露头观测和沉积物理模拟实验所形成的地质知识库来确定关键的建模参数,并从多个实现中优选模型储量出现概率最大的作为地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储层的复杂地质特点和强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39.
研究苏里格低效气藏中相对高渗砂体的成因、特征及其相应的岩石物理测井响应机理和解释模型,从而得到相对高渗砂体识别的有效方法是苏里格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苏里格气田具有典型的煤系地层特征,因强烈的成岩作用使原生孔隙损失较多,表现出粗岩相和次生孔隙发育是相对高渗砂体最主要的特征。在此地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石物理测井响应机理、建立响应的测井解释模型是识别相对高渗砂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同的测井系列对孔隙结构和岩石相具有不同的岩石物理响应机理。地层密度测井与声波测井虽然同为孔隙度测井系列,但是它们响应的是不同的孔隙结构,由此可以得到储层次生孔隙度指数测井解释模型。在关键井岩性标定下,选择自然伽马、光电截面和地层密度等一组对岩性响应敏感的测井曲线进行聚类分析,是岩石相识别的有效方法。基于这种次生孔隙和岩石相测井解释模型所识别的相对高渗砂体,与岩心分析和气井产能测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0.
引入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及终端有效能源消费量等新参数对LEAP(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LEAP组合模型对未来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天然气消费量等关键数据进行了预测,同时应用产量构成法对中国天然气产量进行了预测,并基于天然气供需预测结果,对“双碳”背景下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双碳”背景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于2035年前后达峰,峰值约为59.4×108 t标准煤;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将于2025年达峰,峰值约为103.4×108 t;天然气消费量将于2040年前后达峰,峰值约为6 100×108 m3,天然气消费增幅最大的部门为电力生产部门与工业部门。中国天然气产量峰值为(2 800~3 400)×108 m3,其中常规气(含致密气)产量峰值为(2 100~2 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