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齐40区块蒸汽驱先导性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蒸汽驱可作为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有效的开发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油藏工程方法对蒸汽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思路、方法及转驱时机进行了研究。并对齐40区块蒸汽驱单井采液能力及注入能力、井网井距优选、蒸汽驱操作参数、射孔方式进行了优化优选。  相似文献   
22.
应用重矿物特征、古地貌分析及均方根属性的静态分析法,结合地层水化学特征动态分析法,对渤海A油田东营组物源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存在西北、西部2个方向的物源,其北区主要受燕山古隆起控制,南区主要受古长滩河控制。A油田发育2个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朵叶体,在不同沉积期,朵叶体之间存在不交会、弱交会、叠置3种接触方式。创新性地运用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双物源"模式,动静结合,解决了油田开发生产中为断加剧的矛盾问题,为油田中后期开发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3.
低阻油层的成因和类型复杂多样,测井响应特征难以与水层进行区分,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岩心与测井资料,从构造作用、沉积环境、成岩机理等宏观方面,以及束缚水饱和度、黏土附加导电性、地层水矿化度等微观方面入手,对形成低阻油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将岩心、测井资料、试油试采结果相结合,总结形成了适合油田评价的邻近水层对比法、束缚水饱和度对比法的定量识别模式,以及横向对比法、交会图识别法和辅助识别法的定性识别模式,利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技术对渤海旅大A油田低阻油层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并且成功应用于该油田的生产挖潜实践中,新增低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400×104m3,对类似油田低阻油层的挖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BZ油田油藏是渤海典型的中高孔渗稠油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阶段,开展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研究对后期剩余油挖潜有重要指导意义。稠油油藏原油粘度较高,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传统的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方法不适用于稠油油藏。为此,基于系统分析思想,将注水井、生产井及其井间介质看作一个系统,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和稠油油藏的产量描述模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利用油田的注采生产资料,建立稠油油藏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的新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反演得到注采关联系数,进而分析BZ油田的井间动态连通状况。研究结果为渤海BZ油田及其他相似油藏的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辽河油田超稠油掺活性水降粘先导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辽河油田超稠油井筒电加热降粘工艺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采用了井筒掺活性水降粘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较高的超稠油降粘率、自动破乳脱水性能以及与联合站用破乳剂良好的配伍性,解决了超稠油乳化降粘与破乳脱水之间的矛盾.在辽河油田8口超稠油井进行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掺活性水降粘技术可以取代电加热降粘技术维持正常生产.试验油井抽油机电流下降10~30 A、井口产出液粘度大大下降.采用污水回掺工艺流程实现了污水循环往复使用,节约了大量的清水资源.采用掺活性水降粘技术后原油举升成本平均下降38.56元/t,年节约能耗168.89万元.  相似文献   
26.
根据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研究思路,建立了试验流程和系统,探讨了注入方式驱替方法,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对微凝胶的驱油特征及定量分析取得了初步认识。微凝胶驱油主要方式是蠕动-拉长-携带-驱出,渗流通道是以油、水、凝胶共道流为主,喉道中流动特征以变形爬行通过为主,驱后残余油多呈串珠状分布。微观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用微凝胶驱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7.
为进一步改善稠油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实现废弃能源的有效利用,对海上稠油油田烟气余热辅助聚合物驱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井口注入流体的温度越高,到油层后流体温度下降越快;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后,注入温度达到80℃时,采收率最高,比正常情况注入时的采收率提高了8.8%。  相似文献   
28.
稠油乳化降黏开采用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稠油乳化降黏及筛选适合特定油品的理想稠油乳化降黏剂(目标活性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综述了稠油乳化降黏用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类型。依据目标活性剂的两大必要性能特征参数(HLB值和PT),概述了用HLB值法及PIT法筛选目标活性剂的方法。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了筛选目标活性剂的具体实验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9.
本文主要阐述了承钢热带计算机系统接地网的设计和抗干扰原理分析。  相似文献   
30.
稠油乳化降粘工艺技术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稠油乳化降粘工艺技术具备替代稠油掺稀油及超稠油电加热两种工艺技术的优势,但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分析认为水基降粘剂性能不佳以及工艺条件不完善是造成其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了研制和开发高性能水基降粘剂的思路及方法,并结合油田矿场试验实际情况,指出了改善工艺条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