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6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无线电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1.
董阳阳  赵田红  余辉 《广州化工》2011,39(19):49-52
采用AM和AMPS二元共聚物和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开展了以油井堵水为目的交联聚合物溶液体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交联共聚物耐温抗盐性良好,在矿化度5 000 mg/L模拟地层水中吸水倍率为22倍左右,在90℃的高温下滚动老化48 h交联聚合物仍保持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老化后吸水性吸水倍率为86.52,吸水后其强度较好、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2.
吸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凝胶调剖堵水剂在地层中吸水膨胀后具有较高强度韧性,可以起到调整吸水剖面和油井堵水的目的。实验以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DMA)为原料合成一种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简记为DMB),利用化学插层法用DMB对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后与丙烯酰胺进入层间交联共聚,制备了一种膨润土/聚丙烯酰胺型凝胶复合颗粒;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得到了最适宜的反应条件:膨润土加量40%,AM加量40%,DMB加量1%,引发剂加量0.2%,交联剂加量0.3%时,所制得的凝胶有很好的吸水性及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在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已经在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类聚合物在油田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同时也提出了现有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存在的不足,表明开发出更适合于油田需要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是油田上应用最广的溶性聚合物,本文详细介绍了油田用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表明开发出更适用于油田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集中报道了纳米颗粒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它可以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综述了近几年来纳米颗粒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10-溴代癸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溴化铵(CNDMAM).测定了该产物的表面活性,并用红外光谱和定性滴定等方法表征其结构.根据正交试验,确定了表面活性剂CNDMAM的最佳合成条件:n(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n(10-溴化癸酸)=2∶1,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8 h,在此合成条件下,CNDMAM收率可达47.85%.  相似文献   
17.
以乙二胺、氯乙酸钠和溴代十二烷为原料,碘化钾为催化剂,经烷基化和羧甲基化反应合成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二乙酸钠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0℃,反应时间14h,n(中间产物)∶n(氯乙酸钠)=1∶4,催化剂用量1%,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为64.95%。性能评价表明: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二乙酸钠水溶液γcmc和cmc分别为24.6mN/m和0.04mmol/L;在油水比为1∶1时,0.04mmol/L乳状液乳化速率为7.99mL/min,20min达到析水平衡;与OP-10具有较好的复配协同效应,并具有较好的乳化性和润湿反转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西达里亚油藏水驱后开发效果,进行了新型调驱研究。将不同质量浓度微球Z10与表面活性剂SA及A37进行复配优选,对优选出的复配调驱体系进行封堵和分流特性评价,并进行了不同体系间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复配情况为0.3%Z10+0.25%SA,此复配调驱体系具备良好的深部封堵性能,阻力系数呈波动式上升,最高可达到8,并且能不断地调和高、低渗透层,发挥选择性封堵及液流转向的作用,适用于非均质性油藏。此外,复配调驱体系能同时发挥微球"调"和表面活性剂"洗"的作用,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阶段采收率达18.27%,其驱油效率高于单独微球及表面活性剂驱。  相似文献   
19.
一种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乙二胺、2-溴乙基磺酸钠、月桂酸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阴离子型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N,N′-乙撑双[(N-乙磺酸钠)-十二酰胺](DTM-12),以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目标产物水溶液的cmc(5.0×10-4mol/L)是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1/20和1/16,γcmc(29.7 mN/m)比它们低8 mN/m~10 mN/m。DTM-12分别与DTAB和Triton X-100组成的复配体系在摩尔比为3∶7时,cmc达到1.06×10-4mol/L和0.49×10-4mol/L,γcmc达到25.4 mN/m和31.7 mN/m,DTM-12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效应。DTM-12还具有良好的润湿力。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过氧化物氧化脱除油品中有机硫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以H2O2作为氧化剂,有机酸、杂多酸、离子液体、超声波、光催化以及分子筛为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其中多种脱硫方法相结合技术的脱硫效果更佳,如离子液体/超声波、杂多酸/离子液体、光催化/离子液体、有机酸/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离子液体/超声波等新型多方法结合技术。这些方法将为超深度脱硫方法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最后,展望了这些方法在油品脱硫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