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9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综合运用测录井、试油和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及盆地模拟方法,在霸县凹陷古近系中深层今地层压力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古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探讨了古地层压力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古近系中深层地层压力存在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降低2个阶段,其演化表现出“低-高-低”变化特征。沉积初期地层压力以常压为主,在距今约40 Ma开始发育超压,约25~20 Ma期间超压达到最高值,表现为强超压,随后地层压力持续降低,至今演化为常压、弱超压,局部地区发育中超压。早期快速埋藏导致的欠压实作用是地层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后期生烃增压作用不明显。古地层超压抑制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具体表现为:①抑制压实作用的进行,从而保护储层的原生孔隙;②抑制黏土矿物的转化,减少Ca2+等的来源,从而减弱胶结作用发生,保护储层的孔隙;③抑制有机酸的生成,阻碍流体渗流与物质交换,从而不利于长石溶蚀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认识,高、中、低斜坡生储盖组合配置不同,油气运聚与分布差异明显。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大型斜坡、砂体、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斜坡区具有形成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经勘探实践,在歧口凹陷埕北、歧北和板桥三个斜坡区均获重大发现,并实现了规模增储,证实了斜坡区是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3.
地震照明分析对观测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局部相似属性基础上研究了数据依赖的地震数据照明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局部相似属性的物理含义,给出数据依赖地震照明度分析方法;将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共成像点道集数据,利用局部相似属性计算不同炮检距的照明强度,从而得到数据依赖的照明分析。该方法不需要地质模型的假设,充分利用实际采集地震数据,估算不同炮检距(或入射角)对目标地质体的照明度。利用数据依赖地震照明分析结果可及时调整、改进设计后续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64.
近几年华北油田在岩性油气藏不断深化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层潜山、潜山内幕、低渗透油气藏、砾岩体、火成岩等勘探新领域,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目标越来越复杂,给勘探井筒工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近三年围绕勘探重点区带、通过"内引外联"开展科技攻关形成的勘探工程配套技术系列及取得的成果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制约勘探发展的瓶颈技术提出了技术需求,确立了下步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65.
柴西南地区第三系有利储集体分布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第三系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中储集体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和部分湖相浊积砂体。根据柴西南地区单井沉积亚相分析和第三系体系域对比,有利储集体主要是东柴山和切克里克凹陷西南地区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和远离岸线的较深水区的沟道浊积砂体,这些三角洲砂体毗邻生油凹陷,具有优先捕集油气的条件。图5表1参13  相似文献   
66.
华北油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发现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华北油田二连盆地的巴音都兰凹陷,按照寻找地层岩性油藏的新勘探思路,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根据构造与沉积综合研究确定有利勘探区块,依靠老井复查构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发现了以岩性油藏为主的宝力格油田。在冀中坳陷,深化长洋淀潜山带成藏条件的研究,建立了"新生古储古堵"的潜山油藏成藏模式,使钻探获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67.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气藏形成分布控制因素角度出发,提出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这一概念来概括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特征和分布规律,以期对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指导作用。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宏观控制因素(多元)主要有:盆地类型、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体类型、烃源岩质量以及盆地温—压系统等。在不同盆地,上述条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但通过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自身特点和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主控因素(多元)制约: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砂体封闭条件。对于具体某一个凹陷或构造带,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将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68.
煤系烃源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要烃源岩,源内和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油气成藏过程不清。基于测井、录井、地震资料,结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储层岩心测试、包裹体测试、物理模拟实验等多种手段,探讨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及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储层可有效聚集油气,紧邻的煤系地层烃源岩可优先对其供烃,稳定的构造背景使源内油气藏得到良好的保存。(2)研究区源下储层油气成藏的2个必要条件为:上部终止于煤系内部且下部连接奥陶系储层的断裂系统,且低角度断裂的油气输导效率更高;源储间存在大于10 MPa的压差,可为源下储层的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动力。(3)研究区源内及源下油气藏具备早晚2期成藏、中期破坏的特征。中白垩世,低熟的煤系原油大量充注于储层中;白垩纪末期,地层的强烈抬升使古油藏遭受破坏或调整;新生代,随着烃源岩进一步成熟并生、排烃,形成了大量煤型气和轻质油油气藏。(4)研究区烃源岩有效充注范围内,储层相对优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为源内勘探有利区,印支期逆冲断裂发育、受后期伸展作用改造较弱的区域为源下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69.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岩性地层油气藏和隐蔽型潜山油气藏是今后发现规模储量的重要勘探方向.以成藏理论新认识为指导,以先进适用勘探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新思路.提出了以“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为核心的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方法,主要包括构建全凹陷整体三维地震数据平台、重建凹陷构造、沉积和储层等地质模型、油气资源分布量化表征重描、多领域油气成藏模式创建、多领域目标整体预探以及上产增储一体化实施等.该方法的提出,对深化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勘探,实现油气勘探持续规模增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数字化浪潮正在深刻影响并重塑全球工业格局。老油田要在未来能源世界中立足,应从提高认识入手,主动顺应数字化潮流,开展数智油田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大港油田在数智油田建设中:(1)坚持规划先行,优化顶层设计。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按照“421”规划思路,明确总体目标,即全面建成以“六化”为标志的数智油田生态运营体系。(2)坚持以点带面,细化方案部署。优选实施场景,包括勘探开发协同智能研究场景、作业现场智能监控场景、生产运行智能管控场景、经营管理决策智能分析场景等,明确实施路径,精选实施项目,夯实数据基础。(3)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自主产品培育力度、管理模式创新力度。做好组织、机制、资金、人才方面的保障措施,推动信息进步,为老油田在新时代破解新难题、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