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近年来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层系油气的勘探进展很快,在塔中地区围绕塔中I号坡折带有重要发现,特别是发现了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大面积富含油气。认为该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存在多期油气运移聚集,包括晚加里东期油气的聚集、晚海西期古油藏油气的调整转移和直接从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补充以及喜山期古油藏裂解天然气对早期油藏的气侵;塔中地区原油和凝析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上奥陶统中聚集的油气是沿断裂垂向运移与沿多套储层横向运移面来;塔中奥陶系油气藏之所以表现出外带为凝析气藏、内带为油藏的分布特征,主要与来源于外带下伏的的寒武系一下奥陶统古油藏的裂解气有关,也与Ⅰ号坡折带北侧的良里塔格组斜坡相古油藏的裂解气有关,这些天然气沿Ⅰ号坡折带向上运移,补充到位于Ⅰ号坡折带附近的礁滩复合体油气藏中,并对原来的油藏产生气侵,气侵程度的不同,或者形成凝析气藏,或者仍然保持油藏。  相似文献   
42.
塔中82井区优质储集层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塔中82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中段,是上奥陶统台缘礁滩体内侧低能相带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千吨井,但是在其西侧部署的3口井均未获得工业油气流。通过分析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并结合地震资料的分析认为,塔中82井东西两侧溶蚀孔洞发育,但裂缝发育程度差异较大,塔中82井以东多期构造缝极其发育,裂缝不仅改造礁滩体储集层,而且使储集层渗透性更好,油气产量高,说明裂缝和次级断裂控制着本区储集层的发育、控制着本区的油气成藏,这对研究礁滩体储集层和井位部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碳酸盐岩断裂带往往具有较宽阔的破碎带,是缝洞体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断层破碎带的识别与预测对油气井位的优选具有重要意义。在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井-震响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方法与技术的对比分析,利用相干加强(AFE)与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结合地震均方根振幅、地震曲率、缝洞体雕刻等多技术手段,可以进行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预测与刻画。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沿断裂带条带状、扇状展布,一般具有200~2 500 m的较宽范围,与钻探结果吻合程度高。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缝洞体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断层破碎带,破碎带规模越大,缝洞体越发育。  相似文献   
44.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以高角度-垂直中小型裂缝为主的复杂裂缝系统。本文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塔中裂缝的密度、开启程度、孔隙度、渗透率、连通性与裂缝间距等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裂缝系统提高了储集层的孔渗性能,塔中南坡、5井区与塔中Ⅰ号断裂带东段等地区裂缝较发育。  相似文献   
45.
前人由于资料有限,一般认为塔里木盆地内部南华纪—寒武纪是继承性的伸展构造背景,南华—震旦系与寒武系连续沉积。但近期新的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周边广泛发育与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相关的裂解事件,揭示南华纪大型断陷发育,且寒武系/震旦系发育广泛的不整合。塔里木盆地大约在900 Ma盆地内部微地块进入拼合的主要时期,塔里木古大陆全面聚合;南华纪初期,Rodinia超大陆开始裂解,塔里木板块周缘也随之裂陷,发育巨厚大陆裂谷沉积;南华纪晚期库鲁克塔格裂谷范围向东西两侧扩展,西北部裂陷作用较弱,形成伸展型古隆起;震旦纪,塔里木板块构造格局逐渐由大陆边缘裂陷向陆内坳陷发展,海侵范围扩大;震旦纪末期,塔里木板块发生隆升,剥蚀强烈,呈现南高北低地貌。由此可见,新元古代发育完整的伸展-挤压构造旋回,经历大陆裂谷期-断陷期-坳陷期-挤压抬升期等四期构造演变。新元古代形成一套良好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6.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与主体伸展构造高角度相交的复杂断裂带,位于盆地伸展量变化区段,具有扭动的特点,并造成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盆地基底结构的差异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均匀斜向伸展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形成的主导因素,盆地裂陷作用的迁移及其活动的强弱变化是区域性变换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7.
通过断裂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探讨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走滑断裂形成与发育机制.结果表明:①走滑断裂发育具有多期性与分段性,同断裂期裂缝方解石胶结物U-Pb定年与地震解析限定走滑断裂形成时间为中奥陶世末(距今460 Ma);②走滑断裂形成受控于原特提斯洋闭合产生的近南北向远程挤压应力场;③基底结构与构造岩相差异等影响走滑断...  相似文献   
48.
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成藏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油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明确了满加尔凹陷及塔中深层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古油藏裂解气是形成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凝析气田的主要烃源; 利用包裹体、储集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构造发展史以及储集层演化史对成藏期次及油气运移聚集进行研究, 指出塔中Ⅰ号断裂及晚期深大走滑断裂、塔中古隆起形成过程中的多期不整合是礁滩复合体油气成藏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 晚加里东运动期是油气聚集期, 晚海西运动期是古油藏油气调整期, 喜马拉雅运动期是古油藏裂解气对早期油藏气侵的多期充注期; 礁滩复合体强非均质性和输导体系的差异是导致流体分布复杂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外带富气、内带富油分布的油气分布规律, 丰富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  相似文献   
49.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边露头剖面及盆内钻井震旦系石油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震旦系顶部白云岩受岩溶作用发育溶蚀孔(洞)缝,储集空间主要为角砾间孔、溶蚀孔(洞)及裂缝;南华—震旦系泥质岩类和下寒武统泥岩、泥灰岩为震旦系的有效烃源岩;同时,下寒武统泥岩及泥灰岩直接覆于震旦系白云岩储集层之上,可作为良好盖层,与震旦系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良好储盖组合;震旦系油气成藏史分析表明顶部白云岩具有多期油气充注条件,在古隆起斜坡区可能保存原生古油藏。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区带评价分析,提出塔东低凸起北斜坡、塔中低凸起北翼及柯坪-巴楚隆起等震旦系为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0.
根据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分析,结合阴极发光鉴定技术,确定塔中台地边缘中、上奥陶统灰岩段至少发育3期构造裂缝,其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裂缝显著改善储层品质.认为岩心上大量微细裂缝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渗透率,沟通大裂缝与基质孔.研究区储层发育模式强调裂缝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埋藏溶蚀是造成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作用,并指出下一步勘探目标是有利沉积相带中的裂缝发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