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1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6篇 |
综合类 | 56篇 |
化学工业 | 88篇 |
金属工艺 | 66篇 |
机械仪表 | 138篇 |
建筑科学 | 94篇 |
矿业工程 | 64篇 |
能源动力 | 42篇 |
轻工业 | 80篇 |
水利工程 | 42篇 |
石油天然气 | 25篇 |
武器工业 | 11篇 |
无线电 | 1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2篇 |
冶金工业 | 47篇 |
原子能技术 | 22篇 |
自动化技术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Ca(OH)2、Al(OH)3、CO2和表面改性剂为原料,清洁制备改性水铝钙石,采用转矩流变仪法和烘箱静态热老化法,研究了表面改性剂的种类对改性水铝钙石作为PVC热稳定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清洁制备的改性水铝钙石对PVC的热稳定性能优于传统制备方法。在研究的表面改性剂中,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对水铝钙石具有较好的改性作用。此外,研究了反应时间、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改性水铝钙石的性能影响。在反应时间为1 h、晶化温度为90℃和晶化时间为19 h的优化条件下,GMS改性水铝钙石基热稳定剂能使PVC混炼10 min后的初期白度为90.63,长期动态热稳定时间达到1746 s。 相似文献
42.
采用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表征方法对高岭石/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Kaol-DTAC)及高岭石/十二胺(Kaol-DA)插层复合物的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插层复合物的热动力学。结果表明:插层作用使高岭石在加热过程中脱羟基温度降低了10℃左右。由于插层分子DTAC与DA的结构差异,致使其在高岭石层间的排列方式存在差异。前者主要以呈90°夹角垂直于高岭石晶层面的方式单层排列,后者则以分子链与高岭石晶面呈39.9°夹角双层倾斜排列为主,且二者在高岭石层间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其结构稳定性存在差异。采用KAS法和Ozawa法对Kaol-DTAC和Kaol-DA插层复合物进行热力学分析并且分别计算其活化能。Kaol-DTAC的活化能为102.44 k J/mol,Kaol-DA的活化能为130.80 k J/mol,进一步说明DA比DTAC在高岭石层间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43.
基于FSS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建模及三维虚拟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现代生产物流系统具有离散性、随机性的特点,以及系统仿真模型场景复杂的问题,利用系统仿真模型参数的处理及实时交互控制的实现手段,以及虚拟现实支撑软件FSS的二次开发系统实现了参数化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建模和人机交互控制的仿真过程。 相似文献
44.
旋量理论与矢量积法相结合求解雅可比矩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雅可比矩阵是描述机器人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旋量理论和矢量积法,本文提出了求解雅可比矩阵的改进方法。该方法继承了旋量理论用于机器人操作的优越性,避免了采用传统DH参数法来建立局部坐标系,简化了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本文针对一种三分支机器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
由于风电机组系统相当复杂,故障原因及其现象不成简单或线性对应关系,单一检测不能够满足诊断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中信息融合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风电机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使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分别进行信号层与特征层两个层次的信息融合,运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降低网络的数据冗余和传输能量消耗,利用高斯隶属度函数获得基本概率的赋值,提高了D-S证据理论数据的可靠性,改进的证据组合方法提高了故障识别能力。最后,对风电机组齿轮箱的故障诊断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明显提高诊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医疗器械行业常用材料纯镁丝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新型大塑性多道次转角拉拔(M-PAD)变形工艺,建立了M-PAD变形模型,并模拟了拉拔过程中纯镁材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变化图;通过设计便于进行拆卸与实验操作的M-PAD模具,对纯镁M-PAD变形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PAD拉拔变形有利于晶粒的均匀细化,...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脉冲偏压频率对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薄膜的性能.方法 采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在M2高速钢和单晶硅基底上以不同脉冲偏压频率沉积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和纳米压痕仪,研究脉冲偏压频率对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的表面形貌、元素成分、截面形貌、相结构和纳米硬度的影响.结果 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表面的大颗粒直径主要集中在1μm以下,随着脉冲偏压频率的变化,大颗粒的数量为184~234,所占面积为40.686~63.87μm2;主要元素为Ti元素和N元素,所占原子比分别为48%和50%,Si和Al元素的含量较少;多层结构不明显,截面形貌可观察到柱状晶的细化,80 kHz时出现片状化结构;以(111)晶面为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在20 nm左右;纳米硬度为28.3~32.3 GPa,弹性模量为262.5~286.8 GPa.结论 50 kHz时,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表面大颗粒的数量最少,为184个;70 kHz时大颗粒所占面积最小,为40.686μm2;晶粒尺寸在50~60 kHz时发生细化,60 kHz时,晶粒尺寸达到最小值19.366 nm,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达到最大值32.3 GPa和308.6 GPa,脉冲偏压频率的最佳频率范围为50~70 kHz. 相似文献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