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5篇
机械仪表   3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用QuickBASIC语言编制的轴对称有限元计算机程序,对管壳式换热器外导流筒结构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和计算,其结果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42.
43.
为了强化传热,提高给热系数和减少积垢以便得到热效率高,紧凑的小型化的热交换器,通常要提高流速。对于在壳程的管外侧横流的各种管式热交换器和蒸汽发生器等,当流速加大时,往往会造成流体横流过管子所产生的卡门涡流的分离频率,达到与换热管的自振频率相一致,这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管子振动使壳程阻力降增加2倍。涡流分离频率 f 的大小,也是反映流速v 的大小,可由 Strouhal 数(SL)来表示:  相似文献   
44.
3.沸腾传热的强化(1)管外泡核沸腾的强化强化沸腾传热即是要在液体中在小的表面温度差条件下,建立起性能良好的泡核沸腾,这就需要采用特殊的传热几何结构,这在1969年国外已经首次商品化应用了。据介绍,至今获得商品化应用的或是在美国专利文献中报道的,已有6种这样的泡核沸腾的传热几何体。其中4种是1973年以后报道的。这些结构,主要应用了下列两种方法来形  相似文献   
45.
纵向流混合管束换热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种纵向流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扭曲变截面管、绕丝管和光滑管三者组成的混合管束,其总传热系数比纯光滑管管束高1.3~2.3倍。采用混合管束既可获得高的总传热系数和管内外传热膜系数,又可以使管内压降不致过大。改变扭曲变截面管与光管等不同数量的配比和布置方式,可使之满足各种强化传热和限定压降的工艺特定要求。  相似文献   
46.
轧槽管的污垢特性及其防垢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国内外污垢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轧槽管防垢性能实验和污垢模型,轧槽管的污垢热阻为光管的0.52~0.88倍,污垢条件下的传热Nu数为光管的1.8倍.轧槽管污垢热阻为流速的函数,当流速由0.25m/s增至0.75m/s时,污垢热阻减小至原来的66.7%.  相似文献   
47.
广东省佛山市杰超化工有限公司研制的强化传热液化气自然能气化器于 2 0 0 2年 1月 2 5日通过佛山市科技局主持的技术鉴定。我国自 1997年上海南方公司与日本合资首次引进自然能气化器技术。 2 0 0 0年杰超公司开始设计改进 ,先后研制了多种规格的产品 ,并安装在南海市、佛山市  相似文献   
48.
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颂文  马小明 《制冷》1995,(2):11-13
本文介绍了螺旋槽管防垢的性能试验研究,并与光滑管的污垢性能作比较。基于理论及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了螺旋槽管(SGT管)的污垢热阻仅约为普通光滑管(PT管)的52% ̄71%。其“热阻-时间”曲线与Kern和Seaton所提出的“渐近线型”污垢曲线机理相等。本文所获污垢曲线的结果,可用于预测在类似情况下的污垢情况和防垢情况。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壳程给热系数高,阻力小的折流杆换热器。与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其压力降减少了60%,积垢速率低,传热效果好。分析了此换热器的制造技术关键和组装技术。并介绍了我国试制的第一台折流杆换热器在合成氨工业中投产运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50.
不锈钢重沸器腐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合成氨脱碳系统重沸器不锈钢列管的腐蚀穿孔进行了试验研究,探明了lCr18Ni9Ti钢管在钾碱液中腐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