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5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4篇
石油天然气   14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尾油化学结构 及其裂化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B-L(Brown-Ladner)法和密度法,分析了克拉玛依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尾油及其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的化学结构;利用芳香性不同的溶剂对该尾油进行处理,在高压反应釜中评价了尾油、渣油和处理后尾油的裂化性能。结果表明,尾油平均分子结构中烷基碳率小于渣油分子,芳香碳率、芳环数和缩合指数大于渣油分子;尾油的裂化转化率比渣油低,缩合转化率比渣油高,对催化剂的感受性下降;采用低芳香性溶剂处理可改善尾油的反应性能,达到悬浮床加氢裂化循环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
渣油组成、结构和性质与第二液相形成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 相的形成特性与渣油的化 学组成、物理结构和化学 结构有关。物理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决定于渣油胶体构造的稳定性和渣油体系的稀释效应系数,渣油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高或稀释效应系数越小,物理第二液 相越不容易形成。在化学物理第二液 相的形成过程中,由原生沥青质的杂原子因素和脂肪性侧链因素共同决定的化学作用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其中杂原子因素的影响更显著,而由渣油体系不稳定性和稀释效应构成的物理作用的影响则居于次要地位。化学第二液相的形成取决于原生胶质和原生沥青质组分的杂原子因素和脂肪侧链因素的联合作用,但脂肪性侧链因素的贡献比杂原子因素的贡献大得多,杂原子因素的贡献已经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93.
计算机在催化剂催化活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催化剂的加氢裂化一抑焦活性是影响渣油悬浮床加氢工艺工业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催化剂复配筛选过程中,采取一种合理公正的方法来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催化剂浓度与其加氢裂化一抑焦活性之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因此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二次曲线方程,并计算出催化活性最大处的浓度。为了使所编的程序简洁、高效,本文采用了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  相似文献   
94.
沥青质中金属的超声和均相络合萃取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均相络合萃取、超声作用水洗以及超声作用下的均相络合萃取对于沥青质中Ni、Ca元素的脱除。结果表明,络合常数大的络合剂的脱金属效果较好;超声作用有利于沥青质中Ni、Ca元素的脱除。以上几种方法虽然对Ni的脱除效果不好,脱除率只在5%以下;但是对Ca的脱除效果较好,可以达到90%。表明沥青质中Ni和Ca的存在形式应该是不一样的,Ni以较紧密、牢固的形式存在,而Ca以不太牢固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5.
通过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对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塔里木轮古稠油进行中试改质研究。通过分析反应产物性质和分布规律,确定了比较适合轮古稠油悬浮床加氢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6.
采用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助剂在催化剂分散硫化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的加入能提高催化剂在渣油中的分散度,添加助剂SAl后,催化剂前体溶液在渣油中分散形成的液滴直径从3.0 μm减小到2.0μm以下;分散硫化完成后催化剂颗粒平均粒径从1.19μm减小到0.59 μm.助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硫化态NiS2和Fex-1Sx晶体的晶粒分散度,促使它们之间的接触更为充分,使部分Ni原子取代Fe原子占据Fex-1Sx晶体上的某些晶格,形成高分散度的FeNis2混晶.  相似文献   
97.
通过核磁共援、元素组成等分析数据,初步计算了大庆道路沥青各组分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98.
从流化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中含氮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和生成机制、再生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途径以及降低再生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相应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的氮化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
为认识含有不同头部官能团的双亲分子对沥青质胶团分散性的影响,测定了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十二烷基苯酚(DP)和十二醇的沥青质甲苯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通过线性拟合得到其特性粘度,进而计算得到无限稀释情况下沥青质胶团直径。对比添加双亲分子前后,比浓黏度随浓度的增加速度和胶团直径的变化都表明:双亲分子头部官能团酸性越强,其与沥青质的作用越强,在沥青质表面吸附的越多。酸性较强的十二烷基苯磺酸在沥青质表面能形成多层吸附或者发生聚集,十二烷基苯酚只能形成单层吸附,而十二醇则对沥青质溶液的黏度几乎没有影响,可能没有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100.
以水溶性Ni盐溶液为前体,制备了硫化态Ni催化剂的液溶胶体系。对Ni胶体催化剂和水溶性催化剂在原料油中的分散状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加氢裂化反应后两种催化剂的存在状态进行了SEM、XPS和激光粒度表征。结果表明,硫化态Ni液溶胶催化剂比水溶性Ni催化剂在原料油中分散颗粒度小,比表面积大,分散均匀。Ni胶体催化剂和水溶性Ni催化剂存在下渣油加氢裂化反应后,催化剂中Ni元素主要以Ni2+的形式存在,S主要以S2+和S6+两种形式存在,胶体催化剂在反应后无明显团聚现象。两种催化剂存在下渣油加氢裂化反应生焦数据表明, Ni胶体催化剂比水溶性Ni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抑制生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