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效驱油菌I的选育与室内岩芯模拟驱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大港油田油层水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具有较强驱油能力的优势菌株I,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属。进一步的性能研究表明,它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耐受70℃高温,30%盐度,pH为3.5~9.4的酸度。以原油为碳源代谢有利于驱油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并且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能将大分子长链烷烃降解为小分子短链烷烃,降低原油的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室内岩芯模拟驱油研究表明,该菌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以2%菌液驱油能够使原油的采收率提高21.6%;随着菌液浓度增大,采收率提高的幅度增大,注入菌液的时机不同,采收率提高的幅度也不同,以2%菌液在含水体积分数为50%时注入,增收效果最佳。另外,I菌经过紫外诱变表明,紫外诱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代谢水平,缩短其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核磁共振对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粘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元素分析仪、分子量测定仪及核磁共振波谱仪对水热催化裂解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改进的Brown-Ladner(B-L)法计算反应前后沥青质及胶质的平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沥青质的裂解对稠油粘度的降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系列加氢,开环,成环,链的断裂等反应,反应后,沥青质及胶质氢碳原子比均增大,芳碳率降低,环烷碳率及烷基碳率增加,沥青质及胶质芳香环系的缩合程度变小,平均分子中含的结构单元数及其中的总环数减小。 相似文献
14.
孔喉尺度聚合物弹性微球膨胀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孔喉尺度聚合物弹性微球具有在油藏岩石孔隙中运移、封堵、弹性变形、再运移、再封堵,及全程改变注入水渗流方向的特点.采用实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矿化度和温度下微球的吸水膨胀规律,提出了微球膨胀动力学方程,并绘制了微球膨胀倍数理论图版.微球膨胀机理为氢键形成、水解和渗透压差引起的扩散.微球的膨胀倍数随矿化度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膨胀最终在溶剂化和次价键缔和的双重作用下达到平衡,且高温下矿化度对膨胀倍数的影响更显著,低矿化度下温度对膨胀倍数的影响更显著.利用微球膨胀动力学方程可以定量描述微球膨胀规律,而膨胀倍数理论图版有助于方便、快捷地确定不同温度和矿化度下微球的膨胀倍数,对设计与特定油藏岩石孔喉相匹配的微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CMAS人工岩层防砂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种新的无机防砂剂在水环境中可自行固结成人造多孔岩层,以填补油层实体亏空,阻挡砂粒运移,防止出砂。着重从固结与防砂机理、优化配方研究、温度对人工岩层团结的影响、抗老化与抗介质腐蚀研究、CMAS人造岩心润湿性及有效渗透率测试和孔隙大小分布测试等室内研究出发,介绍了该防砂剂的自固结特性,同时介绍了现场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孔喉尺度弹性微球的流变性质不同于其他驱油剂,为适应实际油藏的复杂条件,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孔喉尺度弹性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利用RheoStress600型旋转流变仪和M5600型流变仪分别测试了弹性微球的蠕变—恢复特性和不同频率、温度下粘性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借助LVDV-II+Pro型旋转粘度计研究了质量分数、温度、剪切速率、矿化度对弹性微球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弹性微球具有与油藏岩石匹配的微米级孔喉尺度特征,服从威布尔分布;具有良好的蠕变—恢复特性和粘弹性;在低温、低剪切速率下,弹性微球溶液为假塑性流体;在中剪切速率及高温、低剪切速率下,为膨胀性流体;在高剪切速率下,为近似牛顿流体。弹性微球溶液粘度较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调驱注入性,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深部调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