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4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渤海S油田属于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自化学驱以来一直单一聚合物段塞注入,较易出现剖面反转,即注入液沿高渗层突进,而低渗层动用程度较低的现象,一旦水流优势通道形成,含水将快速回升,导致聚驱有效期变短.针对以上问题,优选与聚驱油田油藏相匹配的普通聚合物、界面活性聚合物体系、速溶凝胶体系分别与增粘型粘弹颗粒相组合形成3套复合增效体系,并开展增粘性粘弹颗粒与3套复合增效体系的静态性能评价、调堵性能评价及驱油实验研究.驱油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增效体系的驱油效果,特在聚驱增效体系之前注入弱凝胶调剖段塞,形成调剖+增效的组合提效方法,形成适合海上注聚油田的复合增效组合调驱技术体系.最后优选出性能较优的粘弹颗粒P4,并以此为主剂复配形成的3套复合增效体系;经考察3套复合体系的静态性能及调堵性能,均满足目标油田调驱要求;AP-P4增效体系、交联聚合物增效体系、界面活性聚合物增效体系3套复合增效体系的驱油效率均较高,相对聚驱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13.85%、10.58%和12.61%.  相似文献   
32.
为提高渤海油田化学驱产出液的产水水质,自主研发了新一代以抗污染型陶瓷基功能膜材料为核心的水处理一体化装备技术。该技术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过滤精度更高,能最大限度去除污水中乳化油、悬浮物、细菌等物质,产出水水质由C2级提高到A1级;同时,处理含油污水具有很强的抗污染性和适应性,对改善海上含聚污水的水质以及降低成本意义重大,具备在海上油田进行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3.
实验室通过对自制复合交联剂FP配方优化调整,实现了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速度的有效控制,通过对聚合物及交联剂质量分数的调整实现体系成胶强度的有效控制,同时考察影响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的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对体系成胶速度影响明显,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对体系成胶速度及成胶强度影响不明显;体系在岩心连续剪切条件下可顺利成胶。非均质模型驱油试验表明,该体系对非均质岩心吸水能力具有优良调整能力,可大幅提高低渗模型中原油动用率,采出液含水率由95%降至20%以下,较水驱提高采收率近30%。  相似文献   
34.
利用流变仪、物理模拟驱替试验系统研究了长碳链甜菜碱表面活性剂EDAB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黏弹性溶液体系在增黏性、耐温抗盐性、流变性、驱油性等方面的性能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溶液中EDAB和HPAM的浓度高于某临界值后都具有很强的增黏性能、存在剪切稀释行为,属黏弹性流体。EDAB较HPAM有更强的耐盐性,耐温抗盐增黏性更优于HPAM,在表观黏度基本相当的条件下,用HPAM聚合物溶液驱油,注入压力由0. 011 MPa升高至0. 029MPa,产出液含水由98. 3%降至36. 9%,相比于水驱提高采收率14. 5%;而相同条件下,EDAB溶液驱替时,注入压力只有小幅升高,采出液含水未出现明显降低,相比水驱仅提高采收率4. 8%,HPAM溶液驱油效果明显好于EDAB。  相似文献   
35.
由于油藏条件、聚合物注入性以及经济性的限制,稠油聚驱允许的聚合物浓度往往难以达到报道的"最优值"。在聚合物浓度恒定或变化较小时,原油黏度增大对聚驱采收率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聚驱在相对高黏度原油油藏的适应性。利用不同黏度的普通稠油样本,进行了大量的聚合物驱油实验,发现原油黏度对聚驱采收率的影响受聚合物使用浓度或水油黏度比的控制。在原油黏度:50~500mPa·s,水油黏度比:0.02~0.62的条件下,聚驱采收率随原油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稠油聚驱采收率上升加快,50~500 mPa·s原油驱替用聚合物浓度应大于等于2 000 mg/L;同时,原油黏度越高,增加聚合物浓度带来的采收率增幅和经济效益越大。在幵联模型中,300mPa·s原油的聚驱替效率和剖面调整效果均差于50mPa·s原油,导致其聚驱采收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36.
一种新型热触变流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聚合物驱油剂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粘度损失严重,严重影响了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油效果,为了探索具有较高增粘性能的耐温抗盐驱油剂,对一种新型热触变流体的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首先利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水溶液配制热触变流体,然后利用DV-Ⅲ旋转粘度计考察了90℃条件下该流体的增粘性能及热稳定性,利用NCR300流变仪考察了其流变性能,并记录溶液的外观变化。结果表明,热触变流体初始粘度很低,但随着高温老化时间的延长,粘度逐渐增大,表现出很好的高温增粘性,该热触变流体的粘度受剪切作用影响不大,表现出一定的牛顿流体特性,流体的粘性模量远大于弹性模量。将热触变流体与HPAM进行复配,流体既获得了较高的初始粘度,又维持了粘度的长期热稳定性,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粘弹特性。该类热触变流体在高温高盐油藏通过增大驱替液粘度达到扩大驱替液波及体积的目的,因而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水溶性AM/DMPS两性共聚物的反相乳液法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相乳液法,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DMPS)两性单体与丙烯酰胺(AM)进行共聚反应,制得具有反聚电解质性质的AM/DMPS两性共聚物.分别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仪对AM/DMPS共聚物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该共聚物在不同泥浆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8.
高相对分子质量丙烯酰胺/丙烯酸钾共聚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己烷作溶剂,SPAN80/OP10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钾(AAK)为原料,室温下,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AM/AAK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选择及其浓度、单体浓度及配比等对AM/AAK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矿(水):矿(环己烷)=1.5:1,c(乳化剂)=2.5-3.5g/dL,m(SPAN80):m(OP10)=(2.3-11.8):1,c(单体)=30-35g/dL,m(AAK):m(AM)=0.17:1,c(KPS)=1.7-2.5mmol/L,n(KPS):n(TMEDA)=1:1,聚合温度为20-35℃。  相似文献   
39.
为进一步提高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后油藏采收率,针对二元驱后油藏特点及存在的开发矛盾,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在常规驱油剂的基础上设计3种不同组合方式的驱油体系,提出了高浓聚合物驱、高浓聚合物+二元及非均相3种提高采收率方案并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3种实验方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含水率二次下降、高渗层分流率减小、中低渗层分流率增加现象,提高采收率分别为13.55%、10.93%和16.05%,为后续调剖优化和单井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完成一套二元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的驱油效果,评价了相对分子质量在3 500万以上的超高分子聚合物的性能,并观察了超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的结构。在70 ℃、矿化度11 200 mg/L的试验条件,利用安东帕流变仪评价了超高分子聚合物和常用聚合物的增黏性、耐温性、抗盐性、剪切流变性及黏弹性,采用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2种聚合物的驱油效果,并通过冷冻蚀刻扫描电镜对比了常用聚合物与超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超高分子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更致密的网络结构,相对于常用聚合物,它的增黏性和抗盐性高30%以上,耐温性高40%以上,威森伯格数是其2倍,采收率提高率高6.5%。研究表明,超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性能更优的驱油剂,可以显著改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