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国外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的典型模式和我国新建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建高校教学基层组织设置的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大石油工程面临的多专业、大学科发展趋势,培养具有油气行业背景、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注重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之间的衔接和联系,进一步更新、优化了实验项目,加大了仿真模拟与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油田服务实验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将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形成了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大石油工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龙学渊  杨敏  谢云杰  罗云 《化工学报》2009,60(2):317-324
描述天然气在管线中瞬变流动的数学模型为一个非线性双曲守恒律型的非齐次系统,应用时间分裂方法来处理双曲型模型中的非齐次项,对每一个时间步长,时间分裂算法将原来的非齐次双曲型守恒律组转化为一个齐次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模型和一个常微分方程(ODE)。应用显式5点二阶精度的TVD格式求解齐次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模型,结合具有2阶精度的3点Lax-Wendroff格式计算与边界点相邻节点(第2点,第N-1点)的物理量;并用特征线法处理管线入口和出口处的各类边界条件。通过下游阀门突然关闭的这种极端情况和一条实际天然气管线进行瞬变流动测试TVD/LW混合格式的模拟瞬变流动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TVD/LW混合格式能成功地模拟各物理量在瞬变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油气储运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园  龙学渊  孟江 《广州化工》2010,38(9):240-241
当前油气储运专业内涵发生很大变化,与之相对的是教学手段的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当前油气储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研究了油气储运教学环节中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确定性层次分析法,应用一致逼近原理对区间数判断矩阵进行了求解,并进行误差传递分析和计算,得到风险因素权重区间。在考虑各专家评判矩阵可信度的情况下,采用群组评判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计算方法,得出各专家评判矩阵的可信度。结合可信度与风险因素权重区间得到各因素的最终权重。对具体的新建输气管道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法比传统的层次分析确定权重的方法与实际更吻合。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开放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石油工程专业是重庆科技学院的特色专业,分析了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石油工程特色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改革为核心,提出了适合石油工程特色实验室开放管理运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引起长输管线发生失效的主要构成因素,提出应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管线失效风险程度的方法。以致命、严重、中等与轻微四个等级作为评判抉择集,以管线失效概率、失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管线可维修性为着眼因素集,每一个因素类又由若干影响因素组成,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得到长输管线失效风险程度的大小。文章阐明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油气储运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储运学科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实践教学环节中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乳化稠油中多重乳滴的形成及对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滩肯东451区块产出的平均含水58%的稠油(W/O乳状油)中以0.6 mg/g油的加量加入复配乳化剂HATJ72,在50℃搅拌2分钟转相形成的O/W乳状液,含大量复杂的多重乳滴,观测到了以水为最外相的七重乳滴.多重乳滴稳定性差,讨论了影响多重乳滴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及其加量;搅拌强度;温度;Ostwald熟化作用及形成原始乳滴时的油水比.由该区块净化稠油和含水7.2%的塔河稠油加水加乳化剂配制的O/W乳状液中乳滴结构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为W/O/W型.与由肯东稠油加水加乳化剂配制的O/W乳状液相比,肯东含水(58%)稠油加乳化剂转相形成的含水相同(35%)的O/W乳状液,表观黏度较低且黏度较不稳定.简介了获得成功的肯东451站含水稠油乳化降黏集输试验.在含水58%的稠油中按0.6 mg/g油的加量加入乳化剂HATJ72和自由水,转相形成O/W乳状液,输送温度50℃,乳化液滴结构复杂,乳状液稳定性较差,输送至下游5公里处时,管道垂直方向上含水、油、水滴数量、黏度已有很大差异.液滴结构复杂、乳状液稳定性差,是自由水引起的,因此应控制掺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