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21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轻工业 | 130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角质酶能够水解可溶性酯、不溶性甘油三酯和各种聚酯,因此可以水解油墨中的连接料,有代替脂肪酶应用于废纸脱墨领域的潜能。利用角质酶和实验室复配得到的表面活性剂协同应用于混合办公废纸脱墨领域,探讨其脱墨效果和最优工艺,并与常用商业脂肪酶进行脱墨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角质酶在酶用量10 U·g-1,酶处理时间30 min,酶处理温度50℃,表面活性剂用量0.2%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优效果。与脂肪酶/表面活性剂以及单独用表面活性剂脱墨相比,角质酶脱墨后纸页的白度与油墨去除率更高,纸页的机械强度也较好。通过纸页性能的对比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角质酶的脱墨效果较脂肪酶更佳,角质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木质素磺酸盐/有机硅氟共聚物复合降黏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环保和复杂地质钻探要求,采用木质素磺酸盐、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合成AMPS/AA/DMDAAC-木质素磺酸盐接枝共聚物,再将该接枝共聚物与有机硅氟共聚物复配成无毒、无污染、高效的钻井液复合降黏剂,对其在钻井液中的降黏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复合降黏剂可使淡水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和动切力明显降低,可获得较好的降黏效果;复合降黏剂在盐水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和含钙钻井液中也具有较好的降黏作用;复合降黏剂在不同钻井液中老化后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动切力均未有明显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降黏剂是一种热稳定性好、降黏和抗温抗盐能力强的降黏剂。 相似文献
26.
改性碱法制浆废液共聚物降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合物钻井液在深井阶段使用过程中,发生稠化时,若采用传统的降粘剂处理,会因降粘剂兼有的分散作用而改变体系的不分散性.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新型降粘剂,使它能同聚合物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遮盖聚合物的吸附基团,削弱聚合物同粘土的桥联结构,使其收缩就可能使体系降粘.研究出了以碱法制浆废液、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为原料合成钻井液降粘剂的方法,讨论了合成条件对共聚物降粘剂降粘性能的影响,并对产物的降粘能力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品具有良好的降粘能力、抗温、抗盐和抗钙性能,加量为0.3%时,降粘效果最佳;抗温达150 ℃,抗NaCl达30%,抗CaCl2达1.0%. 相似文献
27.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乳液(FP),并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得的SiO_2,通过浸渍-固化法涂覆到棉织物上,成功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棉织物。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粒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及接触角(CA)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高聚物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讨论了摩擦及皂洗对织物疏水性的影响,随后考察了织物在整理前后的防紫外性能、白度、透气性、折皱回复角及断裂强力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FP及SiO_2/FP整理后的棉织物均具备超疏水能力,且SiO_2/FP整理织物(CA=157°)比FP整理织物(CA=153°)的疏水性好,说明硅溶胶先对棉纤维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再附载FP提高了其疏水性。经多次水洗或摩擦后织物仍能保持较好的疏水效果,而且整理前后棉织物物理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不会影响棉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28.
采用新的方法制备超疏水棉织物,突破了传统使用额外纳米粒子构造粗糙表面结构制备超疏水纺织品的局限性。首先采用有机硅树脂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薄膜,然后借助硅树脂的黏附性将十八胺牢固地固着在织物表面,以此达到构造粗糙表面结构和降低织物表面能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与水的接触角高达154.4°±0.6°,经、纬向强力分别下降了6.2%和8.3%,而白度增加了1.3%。棉织物表面经过30次机械摩擦后,其接触角为151.5°±0.4°。最后对改性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超疏水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9.
通过双(3-氨基苯基)甲基氧化磷与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的缩聚反应合成含磷聚酰亚胺,使用FTIR和NMR对含磷聚酰亚胺进行了化学表征,同时,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含磷聚酰亚胺流变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电纺丝高黏度含磷聚酰亚胺溶液来制备亚微米或纳米级纤维,随着含磷聚酰亚胺溶液浓度从10%增加到24%,静电纺丝纤维的直径从58n m增加到347nm;并使用Friedman和Ozawa-Flynn-Wall方法对含磷聚酰亚胺热降解的等转化率动力学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对提出的含磷聚酰亚胺的热降解机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含磷聚酰亚胺主链的降解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是醚基,烷基,酰亚胺基,芳香基等较弱化学键最早开始断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来自TGA实验的含磷聚酰亚胺纤维的残炭,发现残炭呈现出致密的结构且表面具有均匀分散的磷原子。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