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06篇 |
免费 | 1260篇 |
国内免费 | 5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34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067篇 |
化学工业 | 2749篇 |
金属工艺 | 1041篇 |
机械仪表 | 1020篇 |
建筑科学 | 1212篇 |
矿业工程 | 561篇 |
能源动力 | 431篇 |
轻工业 | 854篇 |
水利工程 | 242篇 |
石油天然气 | 1169篇 |
武器工业 | 127篇 |
无线电 | 144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50篇 |
冶金工业 | 896篇 |
原子能技术 | 158篇 |
自动化技术 | 18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321篇 |
2022年 | 470篇 |
2021年 | 707篇 |
2020年 | 528篇 |
2019年 | 398篇 |
2018年 | 501篇 |
2017年 | 531篇 |
2016年 | 449篇 |
2015年 | 602篇 |
2014年 | 720篇 |
2013年 | 877篇 |
2012年 | 939篇 |
2011年 | 1055篇 |
2010年 | 880篇 |
2009年 | 831篇 |
2008年 | 818篇 |
2007年 | 779篇 |
2006年 | 812篇 |
2005年 | 713篇 |
2004年 | 478篇 |
2003年 | 474篇 |
2002年 | 499篇 |
2001年 | 437篇 |
2000年 | 358篇 |
1999年 | 402篇 |
1998年 | 328篇 |
1997年 | 267篇 |
1996年 | 260篇 |
1995年 | 230篇 |
1994年 | 159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实践环节是土木专业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对道桥方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提出了四环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新的教学效果考核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小粒径(~ 5 nm)锐钛矿/金红石混相TiO2,通过XRD,TEM表征研究了水热反应前的熟化温度和熟化时间对TiO2的晶相、相组成和颗粒尺寸的影响。我们发现通过简单地改变熟化温度及时间能够可控调节样品中锐钛矿与金红石的含量。更重要的是,合成的混相TiO2样品中,锐钛矿与金红石的粒径都很小。以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混相TiO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通过表面光电压谱的分析可以发现,TiO2样品中锐钛矿与金红石异相结的形成增强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使混相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相锐钛矿。此外,我们发现,锐钛矿含量为83%、金红石含量17%的TiO2样品展现了最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4.
国内研制的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正全面开展现场试验及初步应用,该系统正常钻进时导向翼肋施加到井壁上的静态推靠力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有可能影响钻压传递效率和钻井速度。为此,基于该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考虑井壁无台阶和有台阶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钻压传递效率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钻压传递效率随名义钻压、井壁摩擦系数,以及导向翼肋推靠力和前倒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该旋转导向系统对名义钻压有最小值要求,适当提高名义钻压有助于提高钻压传递效率;(2)无论井壁是否有台阶,如果导向翼肋推靠力之和越大、井壁摩擦系数越大,那么钻压传递效率就越低,当井壁有台阶时钻压传递效率明显低于井壁无台阶时的对应值;(3)井壁有台阶时导向翼肋前倒角对钻压传递效率影响明显,前倒角越大则钻压传递效率越低(甚至自锁)。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钻井现场合理选择和调控钻压。 相似文献
65.
现有的致密气和煤层气联合开发选区评价方法存在着方法通用性不强、储量与储层物性等参数不能反映两气联采产量差异等问题。为此,以建立致密气和煤层气两气联采通用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目的,定义了两气联采有利区综合评价系数,以两气联采产量为评价目标,采用正交设计结合数值模拟手段,确定影响联采产量的关键参数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两气联采开发选区量化评价新方法,并将新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KNW矿区的两气联采开发选区评价实践中。结果表明:(1)新方法建立和确定了两气地质赋存模式、关键评价参数及正交试验方案设计、评价参数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两气联采有利区综合评价系数等;(2)采用优选出的12个关键参数对KNW矿区两气联采开发选区的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该矿区南部、北部KNW-37井区为单采煤层气有利区,矿区内的KNW-10、KNW-33、KNW-9井区为单采致密气有利区,矿区中部和西南部为两气联采有利区。结论认为,所提出的致密气和煤层气联合开发选区量化评价新方法具有通用性,对两气联采开发选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6.
Chenglong Zhao Zhenpeng Yao Dong Zhou Liwei Jiang Jianlin Wang Vadim Murzin Yaxiang Lu Xuedong Bai Aln Aspuru‐Guzik Liquan Chen Yong‐Sheng Hu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0,30(17)
Na‐ion batteries have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communities. Although a large amount of effort has been made on material innovations, accessible design strategies on peculiar structural chemistry remain elusive. An approach to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new Na‐based cathode materials by substitution in alkali sites is proposed to realize 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 and high‐energy density in low‐cost Na‐ion cathodes. A new compound, [K0.444(1)Na1.414(1)][Mn3/4Fe5/4](CN)6, is obtained through a rational control of K+ content from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maining K+ (≈0.444 mol per unit) in the host matrix can stabilize the intrinsic K‐based structure during reversible Na+ extraction/insertion process without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to the Na‐based structure after cycles. Thereby, the as‐prepared cathode shows the remarkably enhanced structural stability with the capacity retention of >78% after 1800 cycles, and a higher average operation voltage of ≈3.65 V versus Na+/Na, directly contrasting the non‐alkali‐site‐substitution cathode materials. Thi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alkali‐site‐substitution constructing advanced Na‐ion cathod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67.
68.
透过散射介质对目标进行准确的重建仍然是阻碍人们对深层生物组织成像分析和深空天文观测的主要挑战之一。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计算成像方法虽然在成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针对实际系统中散射介质状态不固定,目标结构具有较高复杂度以及可获取的训练散射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单纯利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已无法进行准确高效的重建。将散斑相关原理和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数据挖掘和映射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散斑所包含的冗余信息,实现了仅利用一块薄散射介质对应的散斑数据即可实现透过具有不同统计特性散射介质的复杂目标重构。该方法针对实际散射场景复杂多变和训练样本数据有限的情况,实现了对复杂目标的高质量恢复,有力地推动了基于物理感知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散射场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
70.
1.55μm非晶硅热光F-P腔可调谐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一种Si基热光Fabry Perot (F P)腔可调谐滤波器.F P腔由电子束蒸发的非晶硅构成.利用非晶硅的热光效应,通过对Si腔加热,改变F P腔的折射率,从而引起透射峰位的红移.该原型器件调谐范围为1 2nm ,透射峰的FWHM (峰值半高宽)为9nm ,加热效率约为0 1K/mW .精确控制DBR(分布式Bragg反射镜)生长获得高反射率镜面是减小带宽的有效途径;通过改进加热器所处位置及增强散热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