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55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65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48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63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45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31.
研究了海盐、蔗糖、柠檬酸3种调味剂及其处理条件对核桃仁脂氧合酶活性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显示,调味剂处理可降低核桃仁的脂氧合酶活性和过氧化值。在55℃真空浸泡处理3. 0 h条件下,1. 9%海盐、19%蔗糖和2. 4%柠檬酸使核桃仁脂氧合酶相对酶活较原料分别降低了37. 37%、48. 76%和36. 59%,过氧化值较空白对照分别降低了8. 99%、11. 61%和8. 61%,调味后核桃仁均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表明3种调味剂对核桃仁氧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2.
科学合理的配煤技术对于焦化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炼焦配煤技术的核心在于对原料煤煤质特性的深入认知。影响炼焦煤性质的主要因素包括变质程度、煤岩组成及第三成因因素,故煤岩学对炼焦配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本文论述了经验配煤、煤岩配煤及人工智能配煤3种炼焦配煤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凝练了炼焦配煤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研究实际,重点梳理了煤岩学指标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现状。在注重煤岩特征的同时,也需兼顾工艺指标等相关参数对炼焦煤优劣的表征。在实际应用中,各项指标参数的选择和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参数适配范围并尊重该指标与炼焦煤特性的真实对应关系。基于以上内容,提出了关联成煤时代、产地等地质因素和黏结指数、胶质层指数等工艺指标的整体思路,实现焦炭性能与原料煤特性的科学、深入关联,构建“本源-过程-结果”一体的优化配煤技术新体系。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带宽系列为30~40nm 的硬膜矩形化带通滤光片的设计和制造方法。采用七半波膜系以获得矩形化程度较高的通带波形和深度的背景抑制特性(OD5~OD6),结合工艺特性和允差模拟分析对膜系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光学过正极值法监控膜厚,采用非球面夹具解决膜厚均匀性问题,文中给出了设计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4.
针对炼厂减底泵油泵机械密封抽空破坏的几种现象,根据当前机械密封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减底泵机械密封抽空破坏进行失效分析,认为机械密封抽空破坏与密封端面间的相态变化密切相关。提出应尽可能稳定密封腔压力,降低腔内介质温度;采用蒸气代替急冷水,使密封相态骤变得到缓解;通过减小弹簧常数,增加补偿环的质量,以减弱机械密封抽空时发生自激振动的趋势等措施,使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35.
胜利油田的工作液存在漏失难题,尤其是滨南采油厂滨四区沙四段及平方王构造带存在裂缝性漏失,常规的堵漏工艺和注水泥作业都不能解决,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效堵漏剂-可酸化凝固型堵漏剂,该堵漏剂由多种无机物与有机物组成,具有很强的酸溶率及封堵能力,室内对封堵率,抗压强度等参数进行了评价,并对比了油井水泥和可酸化凝固型堵漏剂在封堵体积,封堵深度,流变性能及承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堵漏剂注入漏层后具有凝固强度高,凝固强度可调,凝固后体积不缩小等特点,。并易形成假塑性流体,滞流能力强,特别适合于高渗透及裂缝性地层的堵漏,可酸化凝固型堵水剂稠化快,固化慢,强度高,可酸化,封堵效果良好,概述了该堵漏剂在胜利油田滨193区块各种类型井中的应用情况,在现场16口井的应用证明,该堵漏剂安全系数高,可操作性强,成功地解决了裂缝性地层的严重漏失问题,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缩短了建井周期,大幅度降低了钻井成本,保护了储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6.
强抑制性有机正电胶钻井液完井液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开发的有机正电胶(代号为SDPC)与常规无机正电胶相比,具有更强的正电性,能被水润湿,具有油溶性,与其它钻井液处理剂的配伍性好,具有更强的页岩抑制性、稳定井壁和保护油气层能力。以SDPC为主剂,室内实验对有机正电胶加量和膨润土量的配比、高聚物包被剂、降粘剂、降滤失剂、防塌剂进行了优选,对优选出的强抑制性有机正电胶钻井液完井液体系进行了评价。优选出的强抑制性有机正电胶钻井液完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和粘附系数均较小,老化后终切力较高,携岩能力较强,防塌能力突出,油层保护效果理想,完全满足水平井钻井液完井液对井眼净化、井壁稳定、润滑防卡以及油层保护等方面提出的特别要求,可用于定向井、水平井的钻井作业。  相似文献   
37.
内嵌经济条件的采收率预测图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在固定极限含水率下得到的传统童氏图版难以确保特殊油藏采收率预测精度,从甲型水驱曲线入手推导了采收率预测图版的基本公式,并考虑油田经济参数、单井平均日产液量、年递减率等因素推导出了经济极限含水率的计算公式,结合海上某油田的具体情况分别建立了经济极限含水率和采收率的预测图版.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极限含水率随油价上升而上升,且低油价时上升较快,随着油价的升高其变化渐趋于平缓;经济极限含水率随单井日产液量和递减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其影响在低油价下较为显著,随着油价升高相应经济极限含水率的差别减小.通过与传统童氏图版的预测结果对比.油价为4000元/t时,应用新图版预测海上某油田采收率的精度提高了2.1%;油价为2000元/t时,预测精度提高了6.7%.新图版的建立为快速准确预测不同油藏的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针对目前鱼骨状分支井在井型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解析模型分析了鱼骨状分支井井型参数对泄油面积、主井筒产能、分支井筒产能的影响,提出了鱼骨状分支井井型参数优化理论,在此基础上对鱼骨状分支井的分支长度、分支数目、分支角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单井产能为优化目标对鱼骨状分支井进行井型优化时,应首先考虑分支长度,其次考虑分支数目,在满足两者的基础上考虑分支角度的影响,分支间距在优化过程中可适当弱化.当分支数目较少、分支角度较大时,可以选取较大的分支长度,反之,分支长度则不应过长;分支数目不应小于2;分支角度不应小于300.同时,应根据实际油藏条件灵活运用优化方法和结论.  相似文献   
39.
对地震资料应用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地震技术在石油工业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地震资料的应用过程中,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经常会有相左的观点,不同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对一些地震技术概念和方法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比如地震分辨率与构造成图精度、综合速度与速度的横向非均质性、波峰(波谷)与砂层的关系以及合成记录的制作和标定等问题,都影响了地震研究的深度和水平。本文力图用通俗的语言,站在应用的角度,从理论上对一些概念和技术进行探讨和澄清。  相似文献   
40.
陆梁隆起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根据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不整合为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各不相同。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配置可分为五种类型:I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Ⅱ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Ⅲ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Ⅳ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Ⅴ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砂砾岩。其中,Ⅰ型、Ⅱ型为本区油气运聚最为有利,白垩系底部不整合与断层共同构成了良好的输导通道,不整合之下的淋滤带是较好的运移通道,在其上风化粘土层的遮挡下,油气可有效地横向运移,喜马拉雅运动后期产生的正断层切割不整合底部的砾岩及上覆大套砂岩,向上快速输导油气。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封堵油气成藏有三种模式,即粘土层封堵、淋滤带半风化泥岩封堵和淋滤带薄层泥岩封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