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7篇
  免费   1780篇
  国内免费   485篇
电工技术   1269篇
综合类   1000篇
化学工业   3219篇
金属工艺   1084篇
机械仪表   1233篇
建筑科学   1366篇
矿业工程   615篇
能源动力   638篇
轻工业   1168篇
水利工程   332篇
石油天然气   1214篇
武器工业   146篇
无线电   25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01篇
冶金工业   851篇
原子能技术   183篇
自动化技术   2454篇
  2025年   119篇
  2024年   661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1165篇
  2020年   872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672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630篇
  2015年   824篇
  2014年   1019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114篇
  2011年   1255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905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867篇
  2005年   775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The Mn-doped CeO 2 nanopowders with high catalysis activity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through a simple hydrolyzed-oxidized approach.Firstly,the alloy Ce 37 Mn 18 C 45 was prepared in vacuum induction melting furnace.Subsequently,Mn-doped CeO 2 nanopowders with 142 m 2 /g of specific surface area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simple hydrolyzed-oxidized procedure of the alloy.Those nanopowders were heat tre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 obtained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n vinyl chloride(VC) emission combus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ose nanopowders after hydrolyzed-oxidized from Ce 37 Mn 18 C 45 mainly consisted of CeO 2 and Mn 3 O 4.Manganese element increas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CeO 2 nanopowders.The Mn-doped CeO 2 nanopowders had three morphologies.Small particles were Mn-doped CeO 2,square particles were Mn 3 O 4 and the rods were Mn 3 O 4 and Mn 2 O 3.The Mn-doped CeO 2 nanopowders had good vinyl chloride(VC) emissi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932.
对黄金冶炼废水进行了电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氯离子质量浓度、极板间距、电流密度等因素对氰化物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参数为:废水初始pH值9.28、氯离子初始质量浓度25 g/L、极板间距20 mm、电流密度16.3 mA/cm2、废水循环流速64 m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电解150 min,氰化物质量浓度从28.84 mg/L降至0.20 mg/L,氨氮质量浓度从700 mg/L降至7 mg/L,去除率分别为99.3%、99.0%,处理后废水中的总氰、氨氮均可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33.
连续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横向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SiCf/Ti)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但其横向性能低于钛合金基体,为了准确地预测SiCf/Ti复合材料的横向强度,提出一种基于界面脱粘强度的计算模型。采用SiCf/Ti复合材料十字拉伸试件来测试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脱粘强度,并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界面脱粘强度影响规律,以及不同纤维之间界面脱粘强度的差别。复合材料横向拉伸试件采用箔-纤维-箔方法制备,每个试件的纤维层数为10层,纤维百分数为30%左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拉伸温度分别为室温、300,400,550℃,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模型预测结果,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不超过5%。  相似文献   
934.
廖元杭 《黄金》2013,(10):53-56
结合生产实践,阐述了难处理金精矿二段焙烧预氧化工艺和一段焙烧预氧化工艺的应用。针对福建金山黄金冶炼有限公司二段焙烧预氧化工艺的缺陷,对其配矿、进料、焙烧、输送等技术进行改造,采用综合配矿、浆式进料、工艺切换、集成热料输送等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35.
本文介绍了全国煤、煤矸石核素含量数据库的设计思想,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界面及基本功能。该数据库采用Sybase数据库进行设计,用Power builder语言编程,实现关键字段查询、分类统计、打印输出、数据输入等功能。目前数据库收集了我国2043个煤、煤矸石及其它相关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水平数据。该数据库将为我国煤电能源环境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36.
在分析总结目前几种典型的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一种综合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以便进一步提高带钢厚度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937.
利用剂量计算和风险评估模型,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标准数据库和日本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JNC)的玻璃固化体源项数据,利用程序计算了人类入侵处置库景象下的受照剂量和风险,计算结果表明:在人类入侵景象下,最大外照射剂量在10-4数量级,贡献较大的核素有126 Sn、243 Am;最大内照射剂量在101数量级,贡献较大的核素有240 Pu、241 Am、237 Np和243 Am;内照射和外照射的最大风险值在10-12数量级,远远低于其他类型风险。  相似文献   
938.
分析了影响导辊使用寿命的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导辊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939.
介绍了柳钢中板厂钢坯氧割渣的在线清除系统的组成及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40.
近年来,新型钛基形状记忆合金成为了金属智能材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这类合金一方面可以作为生物医用Ni Ti形状记忆合金的替代材料,从根本上避免Ni离子溶出造成的细胞毒性和致敏性等危害;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较高的马氏体相变温度,成为航空、航天和能源等领域应用的高温形状记忆合金。钛基形状记忆合金主要包括Ti-Nb基、Ti-Ta基和Ti-Zr基合金体系。Ti-Nb基合金的相变温度范围较宽(180~561 K),最大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应变分别为4.0%和5.0%左右。二元Ti-Ta和Ti-Zr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均高于373 K,是典型的高温形状记忆合金。重点评述了添加合金化元素和热机械处理对Ti-Nb、Ti-Ta和Ti-Zr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特性、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钛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