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62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46篇
建筑科学   45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9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62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2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根据中兴煤业315工作面运输巷实际情况,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建立相关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顺层单钻孔形成的卸压带、钻孔瓦斯流量以及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三个方面的相关数据,并将所得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煤体单钻孔在12MPa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卸压区约为0.3m;钻孔瓦斯流量随时间衰减先快后慢,大约在50min后趋于稳定;钻孔瓦斯流量速度随时间先快后慢。瓦斯钻孔及瓦斯参数与现场实际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22.
普通稠油乳化降黏驱是表面活性剂驱和乳状液驱的综合过程,既包含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又包含乳状液的调驱作用。为此,采用微观物理模拟可视化研究多孔介质中乳状液的形成机制和运移特征,利用天然露头长岩心并联驱替实验分别进行水驱+乳化降黏驱和直接乳化降黏驱实验,进一步验证乳化降黏驱渗流特征,对比分析乳化降黏驱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乳化降黏驱在剪切和降低界面张力作用下原位形成乳状液,形成的乳状液通过卡封、架桥和吸附滞留3 种封堵模式导致驱替介质的频繁绕流改道,起到扩大波及范围及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乳状液运移过程中与多孔介质相互作用,呈三快三慢的渗流特征。由此导致的渗滤作用,使乳状液分布沿着渗流路径和驱替倍数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对比不同注入方式的岩心并联驱替实验结果,发现直接乳化降黏 驱比水驱的启动压力低(分别为0.57 和1.52 MPa),水驱后进行乳化降黏驱的注入压力由0.37 MPa 升至1.17 MPa。随着乳化降黏剂溶液的注入,驱替压力波动式上升直至平衡。相同注入量下,直接乳化降黏驱比水驱+乳化降黏的驱油效率增加了16.69%,进一步证实乳化降黏驱扩大波及范围和提高驱油效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采用梯度索氏浸提法定量分析了石油磺酸盐工业品中无机盐含量。主要讨论了梯度浸提所需溶剂种类和用量、溶剂对各组分浸提效果、以及各组分浸提完全时所需浸提时间和循环次数,并与直接滴定法和SY/T6424-2000行业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应按照极性递增顺序选用系列有机溶剂在其沸点对石油磺酸盐进行索式浸提;未磺化油经2次浸提后总回收率可达100%;石油磺酸盐经4次浸提后总回收率可达99.86%,无机盐不被有机溶剂浸提,回收率100%。溶剂用量应确保提取管中样品被浸没。分析时间取决于样品用量,约6~7 h可浸提完全。无机盐含量分析结果小于上述2种方法,无机盐纯净,准确度高。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昂贵的分析试剂和仪器、溶剂可重复回收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4.
在各类安全阀中由于具有结构紧凑,轻便灵敏,并能承受振动而不至漏气等优点,已普遍地使用在锅炉压力容器上作为安全泄压装置。但对这种安全阀的选择、安装、使用或调整不当,会造成阀门故障,其中尤以阀门泄漏(即在设备正常工作压力下,阀瓣  相似文献   
25.
To make better use of 2.5D C/SiC composites in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2.5D composites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fiber undulation and the porosity in 2.5D C/SiC composites. The fiber direction of warp is defined by cosine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undulation of warp, and based on uniform strain assumptio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for 2.5D C/SiC composite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dualscale model. The result is found to correlate reasonably well with the predicted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arametric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effects of the fiber volume fraction, distance of warp yarn, and porosity in micro-scal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相似文献   
26.
孙志刚  亢万忠 《大氮肥》2012,35(4):217-221,239
介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与煤制成污泥煤浆进行气化制氢的方法和流程,分析其经济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污泥煤浆气化出口合成气有效气约为80%,冷煤气效率约为72%,合成气产出率约为86%。污泥煤浆制氢能耗约为20.5GJ/1000m3H2,污泥添加量每增加5%,单位制氢能耗增加1.5%。采用污泥煤浆制氢,主要原料成本约920元/1000m3H2,且随着污泥添加量的增加,制氢成本下降。采用污泥制氢能处理到非常难于处理的废弃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nanoparticles on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polycaprolactone (PCL)/chitosan nanocomposites. The nanocomposites of PCL/chitosan/CaCO(3) were prepared using a melt blending techniqu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esults indicate the average size of nanoparticles to be approximately 62 nm. Tensil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tensile modulus with CaCO(3) nanoparticle loa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show gradual improvement with the addition of up to 1 wt% of nano-sized CaCO(3). Decreasing performance of these properties is observed for loading of more than 1 wt% of nano-sized CaCO(3). The thermal stability was best enhanced at 1 wt% of CaCO(3) nanoparticle loading. The fracture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PCL/chitosan blend becomes more stretched and homogeneous in PCL/chitosan/CaCO(3) nanocomposite. TEM micrograph displays good dispersion of CaCO(3) at lower nanoparticle loading within the matrix.  相似文献   
28.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以及冷却速度对高频焊管用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热速度对奥氏体相变点有显著影响,随加热速度的提高,相变点呈线性增加。在850~1000℃范围内,当加热温度达到925~950℃时,强度达到最低值。随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强度增加。随冷却速度的降低,钢的强度显著下降,组织粗化,且出现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29.
铸铁气门挺杆盐浴淬火+低温回火后,采用履带式抛丸机进行表面与内孔的清理。在互相撞击过程中,极易在挺杆棱角等处产生缺陷,损失较大,成为生产中的难题。本文从减少缺陷出发,对挺杆的抛丸方式进行了探讨,最终有效解决了问题,产生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钢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策略,分析了数字化建设案例。认为:数字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正确认知组织惯性的积极和阻碍作用,合理把握转型变革的尺度,同时运用科学的策略逐步构建企业动态能力;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需关注数字化文化、人才、能力的建设;可借鉴跨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不断从新业态模式、精益化生产、运营态势感知、全流程交付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