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91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铁路运输车辆不断朝着高速以及轻量化方向发展,车体承受着复杂的交变载荷,极大地增加了车体结构疲劳断裂的风险。为探究车体结构振动对车辆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车体模态仿真计算。结合服役环境下动车组车体运行模态测试数据,提取出车体1阶菱形(8~9 Hz)、1阶垂弯(12~13 Hz)、1阶横弯(15~16 Hz)及1阶扭转(17~18 Hz)模态频率,对车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修正。利用雨流计数法对部分实测载荷谱数据谱进行处理,得到载荷谱雨流计数矩阵。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上述不同模态频段范围内的频率响应函数,结合nCode疲劳仿真软件对车体疲劳强度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不同频段范围内车体的疲劳损伤;采用Miner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疲劳损伤评估,结果表明:车体1阶菱形模态(8~9 Hz)附近频段对车体造成的损伤最大,其损伤位置在车钩与枕梁交接处附近。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成熟的气体导热模型和气体分子运动论,对快速瞬态高强度加热情况下的热传导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考虑到热松弛长度的影响,对在微小尺度的热传导问题给出了傅立叶定律的修正式,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相应情况下的热传导微分方程。最后,依据热松弛时间和热松弛长度对热传导过程的影响,对快速瞬态高强度加热情况下的热传导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5.
106.
传统的图像预处理方法未能预防汉字书写带来的伪特征点(断点、伪交叉点),利用粗糙几何理论对汉字图像进行粗糙化,克服了以上缺点,同时减少图像大小,提高手写汉字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107.
108.
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在低压裂缝性潜山油层和砂岩油层的勘探开发中,使用常规水基钻井液存在严重漏失问题,钻井工艺研究院研制出了抗高温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体系。室内对发泡剂、稳泡剂用量以及该钻井液的稳定性、抗温性、抗污染性和油气层保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起泡性能好,微泡沫基液与气体接触后可产生大量颗粒较细的微泡沫,微泡沫稳定性强,在长时间循环和高温条件下性能稳定,抗污染能力强,与储层流体及钻井液处理剂配伍性好;配制微泡沫钻井液,发泡剂最佳用量为0.4%~1.0%,稳泡剂最佳用量为0.1%~0.3%。现场应用表明,微泡沫钻井液具有低密度的特点,在三开钻进过程中相对稳定,解决了在低压储层钻井时遇到的井漏问题,避免了因井漏引起的储层损害,达到了保护油层的目的;该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携砂能力,岩屑返出正常,完全满足了开发低压油气层工程和地质需要。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