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86篇
  免费   25927篇
  国内免费   17190篇
电工技术   2023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1764篇
化学工业   27111篇
金属工艺   14868篇
机械仪表   15597篇
建筑科学   16490篇
矿业工程   7975篇
能源动力   6097篇
轻工业   22601篇
水利工程   7278篇
石油天然气   7887篇
武器工业   2917篇
无线电   244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037篇
冶金工业   8980篇
原子能技术   3815篇
自动化技术   34091篇
  2024年   1207篇
  2023年   3275篇
  2022年   7699篇
  2021年   10073篇
  2020年   7472篇
  2019年   5204篇
  2018年   5647篇
  2017年   6700篇
  2016年   6100篇
  2015年   9433篇
  2014年   12130篇
  2013年   14048篇
  2012年   17631篇
  2011年   18269篇
  2010年   18016篇
  2009年   17115篇
  2008年   17573篇
  2007年   17131篇
  2006年   14723篇
  2005年   12257篇
  2004年   9129篇
  2003年   6700篇
  2002年   6569篇
  2001年   6054篇
  2000年   4380篇
  1999年   2113篇
  1998年   871篇
  1997年   751篇
  1996年   599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343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60篇
  1979年   29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1959年   28篇
  1951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对当前全球环境恶化,分析国家对节能减排及碳排放政策的导向.综合分析了当前作为48 V重型汽车的弱混动力系统和控制策略,介绍了混合动力系统的高效混动机理,包括车辆高效混动机理分析、48 V电源能量管理策略;阐述了当今主机厂对该弱混系统的应用与趋势;最后从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规划角度进行总结,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92.
为解决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粉土粘聚力低、水稳定性差等工程应用问题,采用烧结法赤泥和基质沥青为主材制备粉土固化剂(RAC)对粉土进行综合稳定。按5%水泥优选掺量并附加0,2,4,6,8% RAC成型稳定粉土试件,经过标准养护、浸水软化、循环加热、低温冻融、高温自愈等特定试验条件后,进行3d、7d和28d龄期的抗压强度与压缩模量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掺量RAC稳定粉土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分别观察粉土、水泥稳定粉土和RAC稳定粉土的微观结构形貌和孔隙特征,进而探讨固化稳定机理。结合实体工程的应用实践对RAC稳定粉土的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与单掺水泥相比,RAC稳定粉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2,4,6,8%RAC稳定粉土标准养护3d强度分别提高110%,146%,156%,161%,28d龄期浸水强度损失率均小于20%;当RAC掺量高于4%时,循环加热5次以上可使稳定粉土的强度增长超过140%,低温冻融强度损失率小于15%;试件加载至90%极限荷载,循环加热5次后,2,4,6,8%RAC稳定粉土强度变化率分别是-8.3%,-2.3%,+8.0%,+12.9%。SEM图像显示RAC稳定使粉土形成密实的胶结凝聚体和均匀分布的孔径小于1μm非连通微孔结构,有利于稳定粉土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提高;高温条件下沥青组分发生湿润粘结包裹粉土颗粒及水化产物,同时加速扩散填充内部孔隙和微裂缝,实现土体的损伤修复和结构补强。实体工程中RAC稳定粉土结构层取芯测试抗压强度为1.7MPa,压缩模量为1360MPa,路面弯沉为18~23(0.01mm),未出现裂缝、坑槽、松散等损坏现象。  相似文献   
993.
氯化法钛白生产中的核心技术是TiCl4气相氧化反应过程.氧化反应器是氯化法钛白生产中的核心设备,氧化反应器中射流环的开孔结构直接影响TiCl4与O2的混合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射流环结构对流体混合效果的影响,获得了TiCl4气体在反应管内的径向浓度分布情况,以及TiCl4与O2混合的不均匀度.结果表明,射流环开孔结构对物料的混合有显著的影响,组合开孔射流环的物料混合效果优于均匀开孔射流环,更有利于反应物流体TiCl4和O2实现快速均匀地混合.  相似文献   
994.
在智慧旅游时代,掌握GIS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从旅游管理研究生GIS课程目标发出,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GIS课程教学改革建议,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研究生的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995.
"土力学"是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文章提出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基于CDIO的分阶段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状态对教学手段采取动态调整,既能够保障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该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双语教学的课程目标,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吸收效果,对双语教学的持续发展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结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与专业内涵,建立3组实验室开放项目,将结构设计、仿真技术、制造技术与控制技术有机整合,以常州工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为实践平台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开放项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结构设计、仿真、制造、控制等专业能力,并促进学生知识综合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开放项目研究成果具备较好的向发明专利、学科竞赛等方面转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为满足装配式建筑节点接缝混凝土抗震性能的需要,以一种自平衡预应力中空棒为研究对象,研究接缝位置短杆件施加预应力的效果。根据力的平衡机理,对结构内部钢棒施加压力使结构外部钢管协调受力拉伸,达到设计预应力后由螺母锁定,将杆件埋入到装配式节点接缝混凝土,浇筑早强灌浆料,待固结达到预定强度释放反力棒,依靠外螺纹结构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自锚实现接缝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力学性能分析方面,研究杆件张拉阶段、静置松弛阶段应力变化及损失情况,验证了杆件张拉完成至放张前应力存储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杆件放张后应力分布、预应力损失等参数,验证了杆件应用到节点混凝土后传递应力的机理及有效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中空棒技术作用于装配式节点接缝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震和耗能能力,对装配式建筑节点混凝土高抗震性能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8.
以水下7 000 m工况的深海带电插拔连接器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湿插拔连接器在深海双重高压下的受力特性和插拔过程中的动密封性能。介绍连接器的插头结构与压力补偿技术;推导压力补偿器工作容积的计算公式;运用Ansys Workbench建立插头内壳体组件与插孔组件的动密封有限元模型,对内壳体、压力平衡膜及内胆进行强度计算;分析由连接器插拔引起的平衡膜内外瞬时压差对膜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讨论密封件径向压缩量、密封接触面摩擦因数、插拔速度对插拔过程中动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头插合时,平衡膜外表面应力基本不变,其变形减小;拔出时,平衡膜外表面的应力及变形都逐渐增大。密封件之间的接触压力受密封接触面过盈配合量的影响明显,增大过盈配合量可显著提高动密封区域的接触压力及密封性能,同时也会加剧密封件失效的可能性,密封接触面的摩擦因数、插拔速度对接触压力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提高振荡水翼的水动力性能和能量捕获效率,基于传统简谐运动模型提出改进运动模型,通过引入俯仰运动系数k,推导改进后俯仰运动规律的一般形式,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水翼的二维模型,综合分析半主动振荡模型下不同俯仰运动系数、折算频率和俯仰振幅等运动参数对水翼能量捕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简谐运动模型相比,改进运动模型能够使水翼升力系数在较长时间段内维持较大数值,提高水翼的升力系数和捕能效率;在相同的折算频率和俯仰振幅下,减小俯仰运动系数会增大俯仰角转动的角速度,进而增大俯仰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不同俯仰振幅下对应不同的最优折算频率,折算频率越低水翼的捕能性能越不稳定,俯仰振幅越大,转动俯仰角所消耗的能量越多。在给定参数条件下,水翼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超过40%。  相似文献   
1000.
泛在电力物联网(UPIoT)是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中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全景信息高效处理网络系统.文章通过分析并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二次设备全景信息感知系统,从而为下一代二次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必要的大数据和信息载体,探索了其应用于变电二次专业大数据应用与分析的可行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更为精准的能源调配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