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796篇 |
免费 | 23686篇 |
国内免费 | 1179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983篇 |
综合类 | 16332篇 |
化学工业 | 17679篇 |
金属工艺 | 10423篇 |
机械仪表 | 11172篇 |
建筑科学 | 11568篇 |
矿业工程 | 6194篇 |
能源动力 | 4242篇 |
轻工业 | 18432篇 |
水利工程 | 5571篇 |
石油天然气 | 4700篇 |
武器工业 | 1961篇 |
无线电 | 167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265篇 |
冶金工业 | 5875篇 |
原子能技术 | 3139篇 |
自动化技术 | 239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4篇 |
2024年 | 2948篇 |
2023年 | 3169篇 |
2022年 | 6335篇 |
2021年 | 7842篇 |
2020年 | 5790篇 |
2019年 | 3919篇 |
2018年 | 4044篇 |
2017年 | 4654篇 |
2016年 | 4242篇 |
2015年 | 6692篇 |
2014年 | 8545篇 |
2013年 | 9924篇 |
2012年 | 12278篇 |
2011年 | 12615篇 |
2010年 | 12644篇 |
2009年 | 11956篇 |
2008年 | 12532篇 |
2007年 | 12336篇 |
2006年 | 10304篇 |
2005年 | 8658篇 |
2004年 | 6325篇 |
2003年 | 4090篇 |
2002年 | 3861篇 |
2001年 | 3728篇 |
2000年 | 2918篇 |
1999年 | 1056篇 |
1998年 | 301篇 |
1997年 | 238篇 |
1996年 | 180篇 |
1995年 | 139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52篇 |
1979年 | 25篇 |
1976年 | 7篇 |
1959年 | 25篇 |
1951年 | 3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963.
本文回顾了英格兰农村发展的现状及其相关的规划体系与规划原则,介绍其农村公共服务及设施配置标准的制定与评估。基于英国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前景预测,从城/乡定义、农村服务及设施配置的标准、实施和完善等方面,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64.
965.
特殊地质区域海底隧道长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4风化槽强风化花岗岩的三轴流固耦合试验以及三轴流变试验成果,建立Mohr-Coulomb模型来描述风化槽岩石的弹塑性硬化及塑性流动行为,采用Nelder-Mead最优化方法得到力学模型各参数。应用三轴流变试验建立强风化花岗岩的非线性流变模型并拟合相关流变参数,在此基础上将流固耦合流变模型编制Creep子程序嵌入到ABAQUS软件。通过现场反演证明试验所得模型与参数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际的情况。根据反演的围岩力学参数,模拟海底隧道F4风化槽段(ZK8+900m)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为海底隧道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6.
青海高原龙穆尔沟红层滑坡变形机制的地质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久公路(S101线)龙穆尔沟DH6#红层滑坡为典型代表,采用地质分析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作用下青海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研究。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以坡体开挖来模拟河谷下切卸荷作用,采用均匀毛细浸润技术模拟雨水入渗改变岩土强度的现象。以位移量作为重要指标,先分析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对坡体变形的单独影响,再将二者综合分析,并分析二者的作用权重。结果表明,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作用在红层滑坡的变形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认为坡体变形的根本原因是以红层特殊岩土性质为基础的2次强度衰减过程:河谷下切引起的坡体卸荷松弛(第一次强度衰减)以及临空面的出现是滑坡发生的基础;长期的雨水浸润作用造成岩体强度软化(第二次强度衰减)是滑坡发展的直接原因。把以龙穆尔沟DH6#滑坡为典型代表的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机制归纳为:原始地貌→河谷下切→坡体卸荷松弛→岩土强度衰减→水的作用→岩土强度进一步衰减→坡体整体滑移。 相似文献
967.
PERMIT离子迁移方法是目前唯一可现场测定混凝土保护层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混凝土孔溶液中阴离子和饱水程度对于PERMIT测量结果的影响。与氯离子相比,硫酸根及氢氧根等其他阴离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PERMIT测定的氯离子渗透性基本不受混凝土孔溶液成分影响。混凝土饱水程度对测量终点时间有显著影响,对电导变化率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也有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借助ANSYS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桥建立三维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圆心角、预应力、汽车偏载、腹板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对剪力滞系数沿纵、横向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的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各断面的最大剪力滞系数;当弯曲程度变大时,弯桥内圆弧侧剪力滞系数增加,外圆弧侧剪力滞系数减小;汽车偏心加载于外圆弧侧时,会显著增加弯扭耦合效应;改变弯桥腹板预应力筋的横向布置形式,使外侧腹板处预应力筋的纵向弯曲程度大于内侧,会使同一断面内的剪力滞系数在横桥向变得更加不均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