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23篇 |
免费 | 702篇 |
国内免费 | 39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75篇 |
综合类 | 581篇 |
化学工业 | 913篇 |
金属工艺 | 482篇 |
机械仪表 | 673篇 |
建筑科学 | 870篇 |
矿业工程 | 505篇 |
能源动力 | 254篇 |
轻工业 | 899篇 |
水利工程 | 387篇 |
石油天然气 | 463篇 |
武器工业 | 69篇 |
无线电 | 9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64篇 |
冶金工业 | 649篇 |
原子能技术 | 122篇 |
自动化技术 | 9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8篇 |
2023年 | 254篇 |
2022年 | 325篇 |
2021年 | 339篇 |
2020年 | 295篇 |
2019年 | 301篇 |
2018年 | 323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223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700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459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469篇 |
2009年 | 448篇 |
2008年 | 442篇 |
2007年 | 497篇 |
2006年 | 387篇 |
2005年 | 415篇 |
2004年 | 377篇 |
2003年 | 326篇 |
2002年 | 260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220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182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50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94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EEPROM工艺及其IP Cores的嵌入式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VLSI进入深亚微米技术的时代,受日益增长的对小型化、高可靠性以及高速度需求的驱使,ASIC厂家已经将注意力转到了集成IP Cores的SOC上。基于IP Cores的SOC技术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了IC设计、工艺研发以及测试所探讨的核心课题之一。为顺应这种要求,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NEC)也将其业务扩展到了这一领域。本文着重介绍了SGNEC面向SOC业务之一而研发的EEPROM工艺,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基于该EEPROM工艺所开发的可复用的IP Cores,并就相应IP Cores的多种嵌入式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2.
我国的国家电信网是由公网和专网组成的,专网是公众网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专网建设应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与公网的联网与协作,增强专网的运营实力。本以陕西韩城矿区通信专网为例来说明专网如何与公网进行联网与协作。 相似文献
53.
虽然我国软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美、日等软件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甚至还在进一步扩大。造成这一现状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因此,研究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4.
55.
连续小波变换VLSI实现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小波变换是信号处理、图像压缩和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然而,实时小波变换计算量大,需要专用硬件来实现。连续小波变换的VLSI实现在处理速度、功耗及适用频率范围方面部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且实现方法灵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若干发展方向,特别是瞬时缩展电路技术是实现低电压低功耗小波变换芯片的重要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56.
提出一种基于SSD的杂质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生产线中果冻内部的杂质,并标注出杂质的类型和位置。在预处理阶段,提出滑动图像块分割方法,将整张果冻图像分割成若干图像块,避免杂质占比过小,造成准确率低的现象。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将神经网络在ImageNet数据库上学习到的特征迁移到果冻数据库中,加快网络收敛速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拟合现象。提出多尺度重叠滑动池化(SOSP)方法,取代第五层池化以取得更加鲁棒的特征池化。最后,将一幅图下的所有分割块上的检测结果进行整合,得到整张图像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可行,对多种缺陷平均准确率达到0.7271。相比其他方法,本文的算法更具鲁棒性,可应用到果冻生产线中。 相似文献
57.
卷积码是一种重要的信道纠错编码方式,其纠错性能通常优于分组码,目前(2,1,6)卷积码已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Viterbi译码算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卷积码的纠错性能。阐述了802.11b中卷积码的编码及其Viterbi译码方法,给出了编译码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完成编译码器的FPGA实现。使用逻辑分析仪,在EP2C5T144C8芯片上完成了编译码器的硬件调试。 相似文献
58.
文章研究了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和端到端(device-to-device,D2D)技术的双层混合网络及其能量效率,面向D2D用户(D2D user,DU)提出了无线能量采集方案。在该混合网络模型中,宏蜂窝基站由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构成,D2D网络覆盖在宏蜂窝之上,与蜂窝网共享频谱。为了保证D2D通信,系统配置了由小规模MIMO天线构成的专用能量发射基站(power beacon,PB),其通过迫零预编码向能量约束的D2D发射机传送能量;同时,为了提高网络的能量效率,DU还可以从附近蜂窝网用户(cellular user,CU)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干扰信号中采集能量。对此混合网模型和能量采集方案,文章通过假设网络中CU、DU以及PB的位置服从独立泊松点过程和利用随机几何分析方法,基于反功率控制方案得到了网络中任一D2D发射机通过采集足够能量来建立通信链路的概率,其以简单的积分形式给出。分析和数值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无线能量采集方案由于PB的配置保证了D2D通信的可靠性;同时又因为充分利用了附近CU的RF干扰信号,有效提高了D2D用户采集足够能量的概率,节约了PB的能量,改善了系统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