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12篇 |
金属工艺 | 12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21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15篇 |
水利工程 | 7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自动化技术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拜耳法赤泥中铁的强磁选预富集-深度还原-弱磁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耳法生产Al2O3过程中产生的赤泥中含有大量的难回收铁矿物,有效地回收这些铁矿物既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又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强磁选预富集-深度还原-弱磁选工艺对铁品位为39.42%的山东某拜尔法赤泥进行了选铁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占80.75%,强磁选背景磁感应场强为1.2 T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52.89%、铁回收率为59.85%的强磁选预富集精矿;强磁选预富集精矿在烟煤用量为24.27%(烟煤与强磁选预富集精矿的质量比),深度还原温度为1 300 ℃、时间为45 min,还原焙烧产物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38%,弱磁选磁场强度为72.03 kA/m情况下,可得到铁品位为91.25%,铁作业回收率为96.90%、对赤泥回收率为57.99%的金属铁粉,较好地实现了赤泥中铁矿物的回收。试验确定的工艺简单、稳定、可靠,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以钢渣粉、矿渣、脱硫石膏为胶凝材料完全替代水泥熟料制备全固废混凝土,考察钢渣粉比表面积和掺量对全固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提高;水化早期钢渣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贡献小于矿渣粉;在钢渣比表面积为640 m2/kg,钢渣粉、矿渣粉、脱硫石膏粉分别占胶凝材料总质量的25%、63%、12%时,制备的全固废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钢渣、矿渣、脱硫石膏相互作用,促进了钙矾石和C-S-H凝胶的形成和生长;钙矾石的生成是混凝土早期强度的主要来源,在水化反应后期,钙矾石和C-S-H凝胶相互交织,形成致密结构有利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43.
44.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特殊的可移动储能装置,对电网公司而言是一种优质的需求响应资源.为充分利用该类资源,以电网公司为主体,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业务的配网能量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电网公司下发需求响应事件时,电动汽车负荷聚合商根据电网公司需求响应事件要求及区域内电动汽车充电站需求响应能力,以配网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到各充电站分配方案.并以南方地区某一 10kV线路为例,通过多充电方案对比,验证了此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46.
47.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即将结束时,各个厂家就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防腐措施,选择不同层次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乳酸钠、双乙酸钠、乳酸连球菌素等及各种复配型防腐剂,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可能杜绝退货现象。 相似文献
48.
主要分析了电力芯片电磁兼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我国电力芯片电磁兼容性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电磁兼容相关理论,研究了电力芯片的电磁抗扰度和电磁干扰的测试方法及保护措施. 重点论述了电力芯片在设计阶段减小电磁兼容性问题影响的3种设计方法. 最后总结了电力芯片电磁兼容标准制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相似文献
49.
为了实现瞬态信号集中式测量系统数据的实时传输,设计了基于PCIe总线接口的瞬态信号集中式测量系统。瞬态信号集中式测量系统PCIe总线接口的设计包括PCIe从设备设计和PC机驱动设计,本文仅对该系统PCIe接口的PC机驱动进行研究。PCIe总线的PC机驱动程序采用NI公司的NI-VISA和LabWindows开发环境设计,首先采用NIVISA Driver Wizard软件配置PCIe设备相关信息和中断检测寄存器,生成INF驱动配置文件,接着使用LabWindows软件通过NI-VISA相关库函数对PCIe设备进行初始化和DMA数据传输设计,最后完成对PCIe总线的PC机驱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I-VISA和LabWindows开发环境设计的PCIe总线驱动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 MB/s。NI公司的NI-VISA和LabWindows开发环境设计的PCIe总线驱动,不仅满足瞬态信号集中式测量系统的数据传输要求,而且降低了PCIe总线的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