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01篇 |
综合类 | 66篇 |
化学工业 | 59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矿业工程 | 41篇 |
能源动力 | 141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配煤提高神华煤成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神华煤的难成浆性,以乌沙山神华煤作为研究对象,以定黏浓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安阳双环添加剂厂的MC型添加剂对神华煤进行了阳泉煤、淮南B煤、阳城煤、俄罗斯B煤、神火煤和大会战煤等六种成浆性能好的煤与神华煤的配煤湿法制浆实验,利用malven激光粒度仪测定所制浆样的粒度,经过Rosin-Rammler粒度分析,表明浆样的粒度均符合水煤浆的粒度要求,并达到了较高的堆积效率,通过定黏浓度的测定,得到配煤的成浆浓度都较神华煤的成浆浓度有较大的提高,其中以淮南B煤配煤组合的成浆效果最好,定黏浓度为66.83%. 相似文献
104.
引 言燃烧脱硫技术是在高温燃烧过程中将煤中的硫转化为硫酸盐或硫化物 ,因而其固硫率与硫酸盐或硫化物的热力学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据文献报道 ,CaSO3和CaSO4 分别在 10 0 4℃[1] 和 1195~ 12 14℃[2 ] 就已开始分解 .纯CaSO4 在 12 5 0℃高温下的分解率为 85 % .纯BaSO4 的分解温度为 15 80℃[3] ,大大高于CaSO4 ,显示较高的热稳定性 .根据元素周期表递变规律 ,位于第 6周期的Ba较位Fig .1 Schematicofintelligentsulfurdetermination1—mainframeofin… 相似文献
105.
黄陵煤灰自身固硫的微观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XRD、氮吸附仪和SEM分析了黄陵煤灰自身固硫渣样的微观结构.发现800℃下渣样中CaSO4和BaSO4含量达到8.5%、CaCO3和CaO含量达到4.9%,渣样表面由许多7.5~15μm的块状颗粒组成,其表面又含有一些0.7~1.5μm的纽扣状层片结构和孔隙.但1200℃下因热力分解和高温熔融,渣样中不再存在CaCO3、CaO、CaSO4或BaSO4晶相,渣样表面由少量30μm左右的大块颗粒组成,其表面又含有一些3~5μm的小块颗粒,带有明显烧结胀大和高温熔融的痕迹.1200℃下渣样的孔隙参数比800℃时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针对一台液态排渣旋风炉在不同配风方案下炉内燃烧过程和NOx分布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建立液态排渣旋风炉内的流动和燃烧的数学模型,针对近壁燃烧的情况采用trap方式对炉内随气流运动的颗粒进行壁面捕捉.计算结果详细描述炉内的流场组织、温度场、氧气质量分数及不同配风情况下的NOx分布情况,并与该炉运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计算结果显示,3种配风方式下液态排渣炉的燃烧均较为完全;相比较其他配风方式而言,分级配风方式下燃烧温度场分布更为均匀,顶部旋流二次风和切向二次风的共同作用加强了炉内气流的扰动,强化了炉内燃烧,使得整个炉膛的温度水平均维持在较高温度段,能够提供足够高温的烟气以满足裂解要求;同时下2层二次风强化了炉内水煤浆颗粒的燃烧,能够更好的抑制NOx的生成,采用分级配风方式下炉膛出口NOx质量浓度可低至684mg/m3,可以有效减少NOx排放. 相似文献
109.
微分差热法确定沉降炉试验中低挥发分混煤的着火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尝试法的工作量大、着火状态难以判断的缺点,以及避免等温度法的燃料发热量被掩盖所导致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微分差热法来确定沉降炉试验中低挥发分混煤的着火点.通过测量给粉前后的气流温度,得到表征煤粉气流吸热放热过程的差热曲线;对此差热曲线进行微分,将着火过程分为缓慢氧化阶段、过渡阶段和高速燃烧阶段;根据瞬间着火的定义将过渡阶段的谷底定义为着火点.在由2种无烟煤和1种贫瘦煤组成的混煤的7种工况下进行沉降炉试验,分析了煤粉挥发分和细度对着火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分差热法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工况,其结果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此方法可用于判断沉降炉试验中低挥发分煤的着火点. 相似文献
110.
煤液化残渣与褐煤混合燃烧硫污染物排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ZCS-1型智能化定硫仪研究了神华煤液化残渣与褐煤混煤燃烧时硫污染物的动态排放特性,研究发现单煤及混煤燃烧时硫析出速率曲线呈双峰结构.由煤液化残渣、古山煤和风水沟煤配成的三元混煤的硫析出速率双峰曲线比煤液化残渣和风水沟煤配成的二元煤平缓.当高硫的煤液化残渣掺混比减少时,二元混煤或三元混煤的最大硫析出量都逐渐减少,硫析出速率逐渐降低,且其峰值时间均有所延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