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已评价认证的海外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海外绿色建筑项目信息和一二级评价指标得分的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和交叉对比,比较不同气候区、发展程度、建筑规范体系、类型功能用途在各评价项的实际得分率以及不同认证等级之间的得分差异。归纳总结各评价指标的技术应用情况、实际措施和绿色性能提升效果,为海外绿色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为“标准走出去”提供实践依据和未来优化方向。探讨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在海外项目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从成功案例中获取经验教训,促进中国绿色建筑实践在国际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42.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沿线地区正经历着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基于1961-2021年的ERA5再分析数据,通过由“区域”到“节点”的分析方式,对区域性热浪的发生率和强度以及制冷度日数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区域分析结果表明:热浪发生率与热浪强度最高的地区主要位于北非、西亚以及印度半岛,具体分布受当地湿度的影响,但当考虑相对湿度之后,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热浪强度显著增加;通过趋势分析可知,热浪危害增加的风险主要因素是热浪发生率而不是热浪震级,热浪发生率的高值区往往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增长趋势;当用表观温度去衡量热浪震级时,在东南亚等海岸地区检测到更高的震级增长趋势。节点分析结果表明:伊朗的巴士拉市、伊拉克的巴格达市和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市的热浪危害十分突出,这些节点均位于西亚地区,较高的热浪发生率和热浪强度导致当地制冷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43.
44.
通过对标准条文的分析,结合实践经验,认为根据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和运营的绿色建筑,在室内空气、室外环境、应急能力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可以提高对病毒疫情的防控效果;建议未来绿色建筑应加强卫生措施,增加健康性能,进一步提高防控疫情能力。 相似文献
45.
为服务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比分析了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Green Mark、GBI、TREES、LOTUS、GREENSHIP及BERDE。结果表明:GBI、TREES、LOTUS、GREENSHIP均来源于LEED,但具有更高的本土适用性和更低的实施成本;Green Mark的可持续性指标、BERDE的社会和经济指标值得借鉴;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内涵基本一致,核心指标均包括场地与景观、能源、水、材料及室内环境质量;具体指标则更注重与本国资源、经济发展、可持续目标相结合。建议通过借鉴先进绿色标准评价指标、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标准、坚持绿色建筑国际化发展,以加快我国绿色建筑“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全国经济和社会各条战线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推动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建筑是城乡建设领域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战场.在开启十四五迈向新征程的... 相似文献
47.
48.
49.
<正>一、立项背景我国既有建筑量大面广,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设计标准偏低等原因,大部分既有建筑面临着安全性差、能耗高、室内外环境较差、生态建筑材料使用较少等问题。对既有建筑实施综合改造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既有建筑改造工作起步较晚,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完善,综合改造技术集成体系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