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煤矿的特殊环境,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LM2576的开关型直流稳压电源,详细介绍了该电源保护电路的设计,并给出了保护电路图。该电源具有过载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和二级过压保护功能,可用于井下各类传感器的集中供电。  相似文献   
42.
宋玉强  李世春 《稀有金属》2006,30(Z2):12-15
采用粉末烧结的方法制备Mg-Zn烧结体,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Mg粉和Zn粉扩散反应区域的形貌,X射线衍射和能谱技术分析了该扩散反应区域的相组成;依据TFDC电子理论对扩散反应区域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Mg粉和Zn粉在200 ℃,30 h的烧结过程中,Zn原子不断扩散进入到Mg晶体中,在Mg粉和Zn粉颗粒界面处,先后依次形成MgZn,MgZn2和Mg7Zn3 3种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43.
Al和Zn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A l粉和Zn粉形成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机理,采用粉末烧结方法,在不同粉末配比、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压制方式和冷却方式条件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A l-Zn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研究发现,在A l粉和Zn粉固相成型和烧结过程中,提高烧结温度、延长保温时间以及增加粉末颗粒接触界面都可以促进A l/Zn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形成;压制和冷却方式不影响A l/Zn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形成.A l粉和Zn粉通过固相反应扩散直接形成周期性层片状组织.  相似文献   
44.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Co-Zn扩散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扩散偶界面特征,并测量了扩散层厚度.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扩散热处理,Co-Zn扩散偶界面处形成了一个扩散溶解层,该扩散溶解层的厚度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在扩散偶热处理过程中,Co/Zn界面处形成的扩散溶解层向锌侧迁移的速度较大,出现了明显的kirkendall效应.  相似文献   
45.
Al/Cu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不同退火处理的Al/Cu镶嵌式扩散偶扩散溶解层的形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580℃保温160h退火处理后,在Al/Cu界面处形成厚度约2.5mm的扩散溶解层,其主要结构相与Al-Cu相图上相的排列位置一致。CuAl相层首先在Cu上形成,接着CuAl2在Al上形成,然后Cu4Al3、Cu5Al3、Cu3Al2、Cu9Al4和Cu3Al等五个相层依次在Cu上形成,各个扩散溶解层按照平面式长大方式长大;Al-Cu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是Al和Cu固相扩散、溶解与二次结晶的结果,由于扩散浓度和固溶度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扩散溶解层析出的序列性。  相似文献   
46.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Ti-Ni-Cu三元扩散偶,使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结合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技术,对扩散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Ni-Cu三元扩散偶在973 K反应200h,共生成了10个扩散溶解反应层,其中包括两个Ti-Ni二元金属间化合物(Ti2Ni,TiNi);3个Ti-Cu二元金属间化合物(TiCu,Ti3Cu4和TiCu4);5个Ti-Ni-Cu三元金属间化合物(TiNi2Cu,CuNi29Ti10,Cu3NiTi8,Cu12NiTi7,Ti50Ni32Cu18).  相似文献   
47.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处理条件下,对Ti/Cu扩散溶解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观察和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组织结构和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在Ti/Cu界面处会形成相界面依附于扩散偶组元Cu丝、形态各不相同、层数以及总层与单层厚度逐渐增加的"环状"扩散溶解层;当进行700℃、100小时真空退火热处理时,扩散溶解层厚度为93μm;其中一层呈"锯齿状"朝向Cu,分别有两层处于同一个层区域内,并以"竹笋状"方式互相交错重叠;结构为Cu/Cu4Ti/Cu2Ti/Cu3Ti2/Cu4Ti3/CuTi/CuTi2/Ti,而且其结构与Cu-Ti相图上各个相的左右排列顺序一致.不同的扩散温度和时间,Ti/Cu相界面处将几乎同时结晶出不同层数、厚度和结构的扩散溶解层.  相似文献   
48.
高校扩招给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带来了困难和问题,师资紧缺、师生比失衡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分散教学模式是解决毕业设计师生比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散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包括:成立小组、联系企业单位、确定学生单位、聘请指导教师并选择设计题目、过程指导和监控以及考核六个教学环节。分散毕业设计模式存在优势,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49.
宋玉强 《工具技术》1997,31(9):37-38
影响小型零件精度的热处理缺陷主要为氧化和变形。对于要求耐磨、精度高的刀、量、模具小型零件,为了保证零件质量和使用寿命,采用可控氢气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克服电阻炉或盐浴炉热处理带来的缺陷,而且零件还可获得较高硬度,外观色泽光亮,表面光洁。一、可控氢气热处理炉格管式钼丝实验炉作为对刀、量、模具小型零件进行可控氢气热处理的炉子,其结构如图所示。1.测温、取样机2.火焰3.前室4.炉体5.保温材料6.白刚玉管7电阻丝8.加热室9.冷却水套10.玻璃三通11.炉架12.油槽二、可控氢气热处理工艺可控氢气热处理炉工艺过程与…  相似文献   
50.
元素粉末法制备Fe-Ni合金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铁元素粉末和镍元素粉末混合后,用固相烧结的方法制成块状的试样,用OM、SEM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方法分析研究混合粉的扩散结果。研究发现,铁和镍混合粉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形成单相Fe-Ni固溶体合金;该Fe-Ni固溶体合金的密度为7.695×103kg/m3,硬度为HRB8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