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25篇 |
机械仪表 | 19篇 |
矿业工程 | 13篇 |
武器工业 | 5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采用一种新的制备TiN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在钢铁材料表面直接复合而形成超硬耐磨TiN渗镀扩散陶瓷层。用Tapping AFM型原子力显微镜和LEC图像分析仪分析表面形貌;用GDS750型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测定渗镀复合层试样成分;用Rigaku/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复合渗镀层的相结构;用WTM-1E可控气氛微型摩擦磨损试验仪对复合渗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制备TiN新工艺方法合成的渗镀TiN陶瓷层,其表面均匀致密,Ti和N原子由表层向内呈梯度分布,与一般表面沉积的TiN层不同,属于冶金扩散层结合;渗镀层厚度可达8μm以上,TiN层择优取向为(200)晶面;渗镀层硬度较高,达到HV0.1 2200,在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和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等离子表面钼铬共渗制备强化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钼铬共渗,随后进行渗碳淬火、深冷处理及回火复合处理,对渗层组织、成分、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层化学成分接近钼系高速钢;渗层中的碳化物细小、均匀、弥散,没有粗大的共晶莱氏体组织;经深冷2h处理试样表面硬度达到1600HV,明显高于未经深冷处理试样的表面硬度;经不同时间深冷处理试样的滑动摩擦因数基本相同,但比未经深冷处理的试样降低约15%,其相对耐磨性分另q是未渗金属试样的2.10倍和3.59倍。 相似文献
14.
15.
16.
双辉渗金属放电效应及电极结构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源极、阴极及辅助阴极设计的基本原则,离子渗金属的两种放电模式及其产生的效应,总结了渗金属电极几何结构设计原理.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主要有3个技术特点:固体材料的阴极溅射、形成有利溅射和扩散的高温条件和增加等离子放电的空心阴极效应.其放电模式为:独立放电模式和空心阴极放电模式.源极和阴极设计原则依据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的特点和放电模式,为"仿形"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Q235钢表面冶金形成Mo-Cr低合金高速钢的摩擦学特性,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Mo-Cr共渗,随后进行超饱和渗碳、淬火及回火复合处理.研究结果表明:Mo-Cr共渗层厚度在100 μm以上,表面Mo含量可达20%,Cr含量达到10%,超饱和渗碳表面含碳量超过2.0%,表面成分接近钼系高速钢.淬火及回火后表面硬度达到1300HV,超过一般冶金高速钢.磨损试验表明,摩擦系数随着接触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平均相对耐磨性是GCr15渗碳淬火钢的2.2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碳钢表面进行W-Mo共渗,在表面形成数十~数百微米的合金扩散层,随后将试样进行超饱和离子渗碳,结果表明:试样表面钨当量在100μm之内大于10%,含碳量平均达到1.03%,淬火和回火后合金层表面硬度达到1000HV以上;合金层成分呈梯度分布,形成的合金碳化物细小、均匀、弥散,碳化物类型主要为M6C、M2C、MC。 相似文献
19.
针对EBJ-160型掘进机在试制组装及井下工业性试验期间联接各部件销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发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经整机第二阶段井下工业性试验证明,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