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9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22篇 |
建筑科学 | 20篇 |
矿业工程 | 33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48篇 |
水利工程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15篇 |
无线电 | 3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以干型黄酒(GH)、半干黄酒(BGH)、甜型黄酒(TH)为介质制备美拉德烟用香料(GH-M、BGH-M、TH-M),并对黄酒及黄酒介质美拉德反应香料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TH的总糖、酒精度、总酸(126.15 g/L、18.2%vol、5.35 g/L)均高于BGH(21.74 g/L、15.5%vol、4.81 g/L)及GH(1.6 g/L、13.5%vol、4.64 g/L);BGH、TH、GH-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61 mg/g、2.19 mg/g、1.95 mg/g)。以黄酒为介质制备美拉德烟用香料GH-M、BGH-M、TH-M中均含有大量致香物质,酸性、中性、碱性成分分别有14、20、17种,美拉德反应物中能产生可可、坚果及烤香香味的2-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等碱性特征组分、甜香风味的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5-甲基-2-糠醛等中性特征组分及辛酸、乙酸等酸性特征成分,相比三种黄酒更能有效凸显卷烟烤甜香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4.
酶法合成共轭亚油酸单甘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脂肪酶G50(来源于Penicillium camembertii)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酯化生成共轭亚油酸单甘酯(MAG)。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加量、体系含水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MAG含量和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甘油)∶n(CLA)=4∶1,加酶量300U/g(基于反应底物总质量),体系含水量1%,反应温度15℃,反应时间24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LA的酯化率达到84.98%,MAG的含量为68.40%,共轭亚油酸双甘酯(DAG)含量为16.58%。通过分析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发现Penicillium脂肪酶G50对CLA异构体没有拆分效果。 相似文献
55.
在50 L的生物反应器中,通过控制溶解氧水平为5%、10%、20%、30%四个水平考察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腺苷的影响,发现该菌株生长的溶解氧浓度在10%~20%。并通过发酵过程中菌株的生长情况、菌体摄氧率和发酵产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DO水平控制在10%~20%时腺苷积累量高,发酵液中DO水平为5%和30%均不利于发酵液中的腺苷积累。通过对发酵终点丙酮酸的检测,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在低溶氧状态下比高溶氧状态下积累更多的丙酮酸。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DO控制策略,最终腺苷积累量达到20.1 g/L。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决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色素、杂质多所引起的发酵过程稳定性差、产酸低等问题,该研究采用生物氮素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主要氮源(玉米浆和豆粕水解液)进行替代,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清洁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生物氮素、生物素、VB1和甲硫氨酸的添加量进行优化,进而获得谷氨酸清洁发酵培养基,进行谷氨酸的清洁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发酵培养基中关键成分的最佳添加量为生物氮素2.0 g/L、生物素7 μg/L、VB1 10 mg/L、甲硫氨酸0.6 g/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清洁发酵菌液OD600 nm值为84.2,谷氨酸产量为171 g/L,糖酸转化率为68.5%,分别较对照提高16.14%、12.50%、4.74%,发酵上清液透光率由0.9%提高至31%,说明清洁发酵培养基能够较好地提升谷氨酸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生物素添加量对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ate)发酵生产L-缬氨酸的影响,以谷氨酸棒状杆菌XV0505(Leu-+Ile-+2-TAr+α-ABr+SGr)为供试菌株,考察不同生物素添加量条件下菌体量、耗糖、产酸以及副产物L-丙氨酸的情况,确定了生物素最适添加量为50 μg/L;利用膜偶联透析发酵方式有效解除了发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馈抑制现象,降低了副产物的产量,提高了L-缬氨酸的转化率及产量。与原单批次发酵的工艺相比,新工艺的最终L-缬氨酸总量达到106.1 g/L,产量提高了47.4%,糖酸转化率提高到34.5%。 相似文献
58.
59.
60.
本文论述了半挂汽车列车动态制动工况下的轴荷分配计算,并提出了理想制动力分配及特征曲线的计算表达式,对于各轮轴间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列车,亦可计算其轴荷分配,并用各轮轴的利用附着系数,作为设计各轮轴间制动器制动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