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0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篇 |
综合类 | 26篇 |
化学工业 | 78篇 |
金属工艺 | 22篇 |
机械仪表 | 31篇 |
建筑科学 | 34篇 |
矿业工程 | 22篇 |
能源动力 | 13篇 |
轻工业 | 13篇 |
水利工程 | 37篇 |
石油天然气 | 65篇 |
武器工业 | 15篇 |
无线电 | 5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8篇 |
冶金工业 | 36篇 |
原子能技术 | 15篇 |
自动化技术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102.
碳/碳复合材料作为热防护材料多用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鼻锥、机翼前缘等位置。为准确预测其传热及烧蚀响应,采用多场耦合策略,考虑外部流场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固体材料传热以及材料表面烧蚀,建立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下碳/碳复合材料的流?热?烧蚀多场耦合模型,预测碳/碳复合材料瞬态温度场分布、烧蚀速率以及烧蚀外形变化等。计算得到材料模型驻点区壁面温度和热流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初始时刻热流值较大,1 s时驻点热流密度为17.22 MW?m?2,随着时间推移,壁面温度增大,驻点区温度梯度减小,热流值也减小,30 s时驻点热流密度为10.22 MW?m?2。材料模型驻点区的温度较高,材料表面反应活跃,烧蚀较为严重,而模型侧面只发生少量烧蚀,烧蚀前后材料模型外形发生一定的变化,前缘半径增大,30 s时材料驻点烧蚀深度为17.47 mm。结果表明:在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下,碳/碳材料模型发生一定的烧蚀后退,导致外部流场以及热载荷发生变化,采用流?热?烧蚀多场耦合模型可有效预测不同时刻材料的传热及烧蚀响应,为热防护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针对目前国内现有的预应力固井实心地锚主要应用于直井,不能应用于水平井的现状,研制了水平井空心地锚,用以解决稠油热采水平井在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井口抬升、井口冒油冒汽等问题。该水平井空心地锚在使用时串接在稠油热采水平井完井管串之中,与筛管顶部注水泥工艺配合,进行提拉预应力作业,不影响目前的钻井固井及后期采油作业工序,且不会影响大井斜段的固井质量。介绍了该地锚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技术指标,并对该地锚的锚爪进行了应力分析以及室内抗拉试验,达到了设计指标。该水平井地锚研制成功后,已在胜利油田新春采油厂成功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大口径方管滚模成形工艺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滚模成形大口径方形管成形工艺,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DYNA对拉拔、推挤和滚轧进行仿真和比较分析,揭示各工艺过程的变形特点和作用力变化规律,为优选成型工艺参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叙述了利用BASIC语言编排的三个程序流程图,对人造石墨的石墨化度、微晶尺寸和X射线法比重的试验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的基本原理。它是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输入衍射曲线的仪测角度,然后,由计算机自动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最后,由打印机自动打印出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8.
109.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普通螺纹元件末端共混物的混合形态Ⅰ.物料三维流动路径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有限元方法对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螺纹元件流场进行了三维等温非牛顿模拟分析,根据流场分析所得到的速度场,通过编程计算得到了物料在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螺纹元件中的三维流动路径。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着轴向回流,部分物料不能流出元件出口,而是从元件入口返流;物料在元件中的运动轨迹不尽相同,有的物料微元在整个流动过程中都围绕着2根螺杆以螺旋“∞”形向前运动,有的物料微元在流动过程中时而围绕1根螺杆连续旋转,时而围绕2根螺杆以螺旋“∞”形向前运动;在螺槽区,物料在螺槽的横截面内上下流动;回流物料微元数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大、双螺杆挤出机产量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