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篇 |
综合类 | 9篇 |
化学工业 | 14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36篇 |
建筑科学 | 18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2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2篇 |
武器工业 | 7篇 |
无线电 | 4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 |
冶金工业 | 11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该文介绍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原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选题、素材加工及制作开发情况;结合认知心理学讨论了课件制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2.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欧洲地面系统部的阿斯科德(ASCOD)履带式装甲车在原有的两个车族基础上,衍生出了面向新需求的新一代装甲车。西班牙的皮萨罗装甲车和奥地利的乌兰步兵战车(ASCOD装甲车在两个国家的不同名称)的研制虽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其实际生产却开始于ASCOD装甲车项目,分别于1996年和1999 相似文献
23.
消防界许多老前辈都不会忘记,22年前的1977年6月2日下午2时35分,上海炼油厂中试工场因用200号汽油洗刷污垢,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事故,当场15人死亡,24人重伤,15人轻伤,成为十年动乱之后,上海市第一起群死群伤特大恶性火灾,而被载入忡国火灾大典》和《上海消防百年记事入同时,也载入了上海炼油厂的厂史,对此,炼油厂的老职工们依然记忆犹新。然而,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22年前上海炼油厂的火灾,虽没有在上海炼油厂再现,却在其他工厂重演。1999年6月19日下午3时左右,本币某汽车配件公司的四车间粘结小组内与往日的这个时候没… 相似文献
25.
文章从电热辐射管的设计、制造、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提高其使用寿命,满足可控气氛热处理炉的需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6.
为了改善可更换结构体系中可更换耗能构件的受力性能,提出一种梁端端板螺栓+加强板连接构造的可更换耗能梁构件。设计并制作了2个足尺的剪切屈服型可更换耗能梁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反复加载试验,并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探讨梁端连接构造对可更换耗能梁破坏模式、承载力、梁端塑性应变等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腹板-加劲肋焊缝断裂或翼缘-端板焊缝断裂,试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梁端加强板构造能有效转移梁端翼缘-端板焊缝区域的塑性应变,避免构件提前发生翼缘-端板焊缝断裂,导致无法满足其变形和震后可更换需求;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对5类梁端加强板构造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梁端构造均能改善梁端翼缘-端板焊缝区域应力集中现象,优化其受力特征。提出可更换耗能梁梁端端板螺栓+加强板构造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基于最大Rényi熵原理,在归一化和均值约束下,提出了一种具有封闭表达式的双参数广义指数分布,记为q-指数分布.该文研究了该分布的统计性质,指出可以分别利用极大似然法和信息似然法估计q-指数分布参数,并将该分布用于可靠性分析.利用两个已知的数据集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q-指数分布比其他常用分布,如韦伯分布和... 相似文献
28.
针对目前大城市公共交通组成模式,提出一种在多模式公交网络中的最优路径选择原则与思路。通过结合层次策略及广度优先算法,提出多模式公交最优路径算法模型,算法模型综合考虑了出行者可步行范围及可忍受最多换乘次数,期望得出一种优先考虑地铁的出行方式,更加符合出行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