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篇 |
综合类 | 10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6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5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13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设计了一种短波电台便携式ATS(自动测试系统)平台,该平台采用集成化测试模块,在测试终端上运行软件完成电台整机指标的自动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和整体性能判断,极大地减少了测试时间及人工测试产生的误差;其中电台类型及测试指标的增加,可通过软件方式方便的注入,可移植性强;实际测试表明,系统误差为0.5% ,较之传统的测试系统,平均测试时间节省了45%,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32.
33.
34.
喇嘛店油气田气顶流动单元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因气顶、油气界面的存在及严重的陆相储层非均质性,使气顶油气田与纯气田、纯油田的开发明显不同。针对井网较难控制的砂体窄小、微相、岩性、物性快变区,用离散井点的储层参数进行各种纯数学方法的平面内差成图方法,将很难客观、细致地揭示流动单元。为此提出使用大量成因信息与沉积模式进行平面微相精细研究以控制复杂的微相级单砂体,用微相内能量相单元精细研究以揭示单砂体内部变化规律,再结合渗流系数、存储系数、净毛比划分流动单元的能量相控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并以喇嘛店气顶油气田为例,用此在SⅠ油层组的2小层识别出4种24处微相、5类47个流动单元,因差异显著、平面分布复杂的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气层油淹速度与程度不同,将造成严重的平面指进型油淹、低渗型残气区、气油界面呈多指形复杂曲面,且气油界面的快升,将造成严重的损能、损油、损气。 相似文献
35.
利用挤出式3D打印技术制备纺织物结构的自支撑柔性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新方法,并采用高浓度的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黏度调节剂、碳纳米管(CNT)作为导电剂、磷酸铁锂或钛酸锂作为电极活性材料,配制了具有可打印性的"墨水",其表观黏度接近105Pa·s,该"墨水"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同时存储模量平台值也高达105Pa,其优异的流变学性质对于打印和固化过程十分有利。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打印电极具有稳定且十分匹配的充放电比容量,因此由二者组装的软包袋装全电池也具有高达~108mAh·g-1的放电比容量(50mA·g-1),弯曲后,在同样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约为111mAh·g-1。 相似文献
36.
37.
38.
曾母盆地作为一个拥有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地质储量的大气田,其沉积体系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是早期沉积环境是陆相还是海相一直存在争议。为了厘清曾母盆地沉积体系特征,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可靠依据,在总结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及油田沉积相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物源供给特征和岩相古地理背景,对其新生代各个时期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曾母盆地新生代共识别出河流相、三角洲相、海岸平原相、碳酸盐台地(生物礁)相、滨海相、浅海相和半深海相7种沉积相类型。曾母盆地新生代整体为海相环境,大型三角洲在盆地南部持续发育,碳酸盐台地(生物礁)和半深海沉积主要在坳陷期(中中新世—第四纪)发育,断坳期(渐新世—早中新世)基本不发育。由于中中新世受婆罗洲逆时针构造旋转的影响,曾母盆地物源方向发生改变,断坳期物源主要来自西南侧,坳陷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南侧。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青藏高原冻土区气候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永久冻土锐减,冻土活动层逐渐增厚,地表植被情况退化严重等,这一地区的气候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等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陆面过程模式的作用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如何构建更有效的针对寒区的陆面过程模式成为寒区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本文分别选取美国、西欧和加拿大(两个)4个寒区陆面过程模式(依次为SHAW、COUPMODEL、EASS、CRHM),对4个模式的原理和物理机制进行了说明和对比;同时,简要介绍了4个模型在寒区研究过程中已取得的进展,部分模式已经成功应用于青藏高原冻土区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模拟效果.对比分析4种模式,指出了4种现存模式的优缺点和相应的改进方案,证明4种模式可以在青藏高原冻土区单独使用,并指出几种模式耦合可能成为未来解决青藏高原冻土区甚至全球冻土区陆面过程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