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7篇
金属工艺   114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9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及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不同固溶方式对Al-Mg-Si合金组织性能和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固溶比电阻固溶的合金再结晶晶粒更加均匀细小。经两种方式固溶后,合金织构不同,电阻固溶产生更多旋转立方织构,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成形性。冲压前,均匀细小晶粒和基体中大量团簇存在使热风固溶合金强度较高。烤漆时,更多团簇发生转变,同时具有较好的烤硬化性。  相似文献   
22.
为了改善厚规格钢板的内部质量,研究了一种轧制水冷耦合的"温控-形变"新工艺。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该工艺对轧件厚度方向轧制变形渗透性的影响规律。分别讨论了冷却工艺和轧制工艺参数对轧件内部变形的作用效果,获得了不同厚度方向温差、钢坯温度及钢坯厚度条件下,"温控-形变"轧制对轧件内部金属流动及变形程度的规律,为工业应用中生产工艺的合理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3.
将低合金耐磨钢淬火样品在200~600℃进行不同温度回火,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电子探针分析仪(EPMA)研究淬火与回火样品中碳的偏聚与碳化物析出特征。结果表明:碳的偏聚位置和碳化物形态、大小、类型及分布情况在不同样品中存在差异;淬火马氏体板条间存在宽为20~60 nm的残留奥氏体薄膜,250℃回火时开始在原位置分解成连续分布的碳化物;淬火样品中碳在非晶界位置发生轻微偏聚,回火温度升高后易向晶界及其它界面附近偏聚;200℃回火样品中发现细片状或条状ε碳化物,宽10~20 nm,长80~150 nm,在300℃回火后被θ渗碳体代替;350℃以上,碳化物逐渐粗化成为棒状或球状,500~600℃回火后球状碳化物逐步占主导地位。此外,马氏体板条局部存在少量相变孪晶。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提高超快冷物料跟踪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采用预矫直机的速度替代辊道运行速度有效地消除了钢板和辊道之间存在的相对位移,并开发出了一种在冷却区中进行位置修正的装置,摆脱了一直以来冷却区中因水汽问题无法进行位置修正的处境。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超快速冷却系统物料跟踪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5.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SS400热轧板带力学性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晖  王昭东  王国栋  刘相华  张丕军  刘孝荣 《钢铁》2002,37(7):《钢铁》-2002年37卷7期-37-40.5页-《钢铁》-2002年37卷7期-37-40.5页
针对传统的回归方法的某些不足 ,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力学性能。从宝钢 2 0 5 0热轧管理机中随机抽取数据 ,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建立原始化学成分和热轧生产的主要工艺参数与产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离线仿真表明 ,产品力学性能的预报值与实际值拟合良好 ,预报结果的相对误差很小 ,屈服强度相对误差 88%在± 4 %以内 ,抗拉强度的相对误差 86 %在± 2 %以内 ,伸长率的相对误差 78%在± 6%以内。  相似文献   
26.
利用开发的新型带材气垫式加热-淬火装置,实验研究了新型气垫式射流喷嘴喷射压力、风速、风温及带材张力等参数对漂浮高度、漂浮稳定性和换热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借助有限元模拟及数学建模等方法开发出动态漂浮技术和层级串联淬火技术,解决了传统气垫式热处理炉、淬火装备漂浮稳定性可控性不强,换热效率不高,换热均匀性差等难题.研究表明,采用新型装置和技术实现漂浮托举力增加近1倍,换热均匀性提高近1倍,淬火后带材平直度≤25I.  相似文献   
27.
直接轧制工艺对中厚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坯直接轧制技术作为一种变革性的绿色钢铁生产流程,目前主要用于超薄带和线棒材生产,近年来国内外逐步开始了中厚板直接轧制工艺的探索性工作。直接轧制工艺与常规热轧工艺相比,具有不同的温度履历和物理冶金学过程。选取Nb-Ti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从产品组织与性能的角度,探讨中厚板直接轧制工艺的可行性。采用炼钢-连铸-轧制中试试验,对比研究了直接轧制工艺及常规热轧工艺下中厚板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并基于动态再结晶模型,探讨了直接轧制工艺下试验钢的组织细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轧制工艺下,虽然连铸坯轧前未经过γ-α-γ相变过程,仍保留铸态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但轧制过程中较大的芯表温差有利于变形向芯部渗透,芯部再结晶进行得更加充分,可以用形变再结晶机制代替常规热轧工艺的相变机制细化成品芯部组织,获得与常规热轧工艺相近甚至更优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8.
王丽娟  王昭东  张春丽  杨光 《钢铁》2002,37(11):53-57,63
阐述了应力腐蚀和冲刷腐蚀机理,提出了适用于热轧钢卷强制冷却过程出现的应力腐蚀现象的滑移--锈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热轧钢卷冷却后出现的腐蚀缺陷,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热轧钢卷强制冷却过程的热应力状态,说明在腐蚀缺缺陷区域存在100MPa以上的拉应力,诱发了热轧钢卷的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29.
三种试验用C-Mn钢热轧及轧后的加速冷却实验表明,典型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这种组织不会恶化钢材的塑性指标;贝氏体相变强化效果远高于各种组织因加速冷却而产生的自身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30.
李海军  李睿昊  宫美娜  王昭东  王国栋 《钢铁》2020,55(11):140-145
 热芯大压下轧制工艺在改善连铸坯内部缩孔、疏松缺陷的同时,可以破碎粗大的铸态组织,并通过影响再加热奥氏体化后的组织来影响最终产品的组织和性能。为了研究热芯大压下轧制后的铸坯再加热过程的组织演变,选用微合金钢和中碳钢2种具有代表性的钢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炼钢-连铸-轧制一体化试验,研究了热芯大压下轧制对连铸坯显微组织及再加热后奥氏体组织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芯大压下轧制可改善铸态组织,获得均匀细小的室温组织。对于中碳钢,热芯轧制获得的细小组织经再加热后无法继续保持,与无形变的坯料相比,再加热后的奥氏体晶粒反而更加粗大;而对于微合金钢,由于第二相粒子的钉扎作用,热芯大压下轧制获得的细小组织经再加热后可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