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9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517篇
电工技术   737篇
综合类   771篇
化学工业   1705篇
金属工艺   869篇
机械仪表   843篇
建筑科学   1238篇
矿业工程   681篇
能源动力   377篇
轻工业   1567篇
水利工程   600篇
石油天然气   647篇
武器工业   125篇
无线电   10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05篇
冶金工业   462篇
原子能技术   118篇
自动化技术   1336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469篇
  1996年   382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228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筇竹笋味甘鲜嫩,笋体脆爽,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经济和生态价值。筇竹笋采后生命力旺盛,笋体易老化腐烂,难以贮藏,而适当的低温贮藏可有效延缓其木质化进程,延长保鲜期。本文探讨了18、4、0和?18 ℃ 4种贮藏温度对筇竹笋色泽、硬度、失重率、呼吸强度、酶活性、MDA(丙二醛)、木质素及粗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鲜笋在18 ℃条件下贮藏4 d木质化严重,丧失食用价值;而在4、0和?18 ℃条件下贮藏至第10 d,产品外观品质均保持较好,但由于冻藏(?18 ℃)对笋体细胞造成损伤,解冻后其质地变软,食用品质降低。0 ℃条件下各指标结果优于4 ℃,能更好地保持筇竹笋采后原有品质,延长贮藏时间。本研究为竹笋低温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2.
To understand the flow trace of semi-solid slurry in mold cavity, some thermocouples were inserted in mold cavity, and the reaction timing of thermocouples showed the arrival of fluid. The filling time and rate were estimated b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 and calcul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ADSTEFAN was to predict injectionforming process and to prevent defects during trial manufacture of various parts. By comparing the formed appearance of parts in experiment and in simulation, and obser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defects inspected by X-ray or microscope and the flow field obtained in simulation, it was indicated that both have quite good agreement i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ight predictions for cast defects resulted from mold filling can be carried out and proper direction was also proposed. The realization of numerical visualization for filling process during semi-solid die-cast proces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technology plan.  相似文献   
143.
为了促进金矿尾矿渣(简称金矿渣)在建材和少水泥熟料体系中的应用,在少水泥熟料体系中用金矿渣替代粉煤灰,并加入激发剂钾水玻璃、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研究了硬化浆体组成和强度变化.结果表明:金矿渣取代粉煤灰量会影响激发剂的效果,取代量低时钾水玻璃的激发效果较显著,而取代量高时效果相反,这种差异性与激发剂对体系初始碱度和硅酸根基团贡献有关.  相似文献   
144.
用溶胶—凝胶法对金属材料进行镀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恩荣 《表面技术》1997,26(2):33-36
阐述了用溶胶-凝胶法对金属材料进行镀覆介绍了溶胶-凝胶法镀覆的原理与工艺过程,还介绍了镀覆工艺参数对镀层结构和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45.
黄铜中纳米级微裂纹的形核与钝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铜薄膜试样在透射电镜中原位拉伸观察表明,在平衡条件下加载裂发出的位错纯化成无位错区,它是一个应变很高的异常弹性区。当缺口足够锐,外加载荷足够大时,这个非线弹性区中的应力有可能达到原子键合力,从而使纳米级微裂纹在无位错区中不连续形核,或从钝化的原裂纹顶端形核。这个微裂纹一昊形核,即使保持恒位移,也将钝化成空洞或缺口。  相似文献   
146.
润滑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擦学(摩擦磨损和润滑学)是与人类日常生活及工农业实践密切相关的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相对运动.相互作用的表面及相关的现象。摩擦损失了世界上一次能源的1/3—1/2,磨损是材料破坏与设备报废的原因之一。润滑则是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主要途径。通过摩擦学研究至少在下述五个方面可以获得效益:节约能源.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节约材料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其中润滑材料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在摩擦环境中的变化,总结规律,指导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和正确合理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7.
半固态镁合金流变成形技术及装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研究了镁合金半固态流变成形技术及装备,结果表明,多功能螺纹元件组合的双螺杆制浆装置制备的浆料晶粒细小(10~50μm),固相率可在5%~50%范围内调整,封闭式加热保温,快开快关控制的浆料存储与输送装置,较好地解决了浆料连续制备与间歇压铸的配套;生产的半固态压铸件,强度提高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148.
消失模涂料对EPS裂解产物传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消失模铸造过程中EPS模样裂解产物,涂料性能对铸件质量的影响,介绍了一种消失模涂料对EPS裂解产物传输特性的测试仪器吸测试方法。讨论了消失模涂料厚度、涂层高温透气率、涂料组分对EPS裂解产物传输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章晓波  荣春兰  刘宁 《硬质合金》2007,24(2):65-69,128
真空烧结制备了TiC-ZrC-Co-Ni系金属陶瓷,研究了ZrC对TiC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ZrC的TiC基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表现为经典的黑芯-灰壳组织,硬质相形状多为球形;而加入ZrC后的金属陶瓷随着ZrC加入量的增多,组织逐渐细化,硬质相形状大多数为方形,硬质相与粘结相界面呈现直线,在黑芯周围出现白色球状(Ti,Zr)C固溶体。由于Co、Ni对ZrC的润湿性不理想,金属陶瓷的致密度随着ZrC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室温力学性能(抗弯强度、硬度、断裂韧性)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50.
采用液-固轧制复合技术制备A356/6082复合板,研究热处理温度对A356/6082复合板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A356铝合金一侧共晶Si组织发生颈缩、溶断、球化,并且球化现象首先在界面处发生,界面区剪切强度逐渐增大。当热处理温度为550℃时,复合界面处组织分布均匀,Si颗粒细小圆整,界面区元素得到充分扩散,元素扩散宽度约为136μm,复合板剪切强度最大值约为145MPa,复合界面在受到均匀塑性变形时,其剪切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