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1篇
机械仪表   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6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含Ca及Si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含Ca、 Si镁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 铸态下, 仅含Ca的镁合金主要由镁基体和晶界离异共晶组织(Mg Mg2Ca)组成; 加入约0.5%(质量分数)Si后, 晶界离异共晶组织消失, 在晶界附近及晶内形成弥散分布的细小点状(球状)、针状和粗块状CaMgSi相; 当含Si量较高(约1.0%)时, 出现中国字形(针状)的Mg2Si相. 固溶时效后, 只含Ca的镁合金中晶界处离异共晶组织消失, 代之以长大了的颗粒状Mg2Ca相; 而Mg-Ca-Si合金的固溶时效组织较铸态无明显变化. 对合金常温和高温短时拉伸性能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2.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与离子源复合沉积技术,以高纯甲烷和氮气作反应气体,钨为溅射靶,在40Cr、Si(100)基片和不锈钢基体上分别制备了厚度约为2μm的掺杂钨类金刚石膜,并在类金刚石膜与基体间沉积了过渡层;应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俄歇电子能谱等手段分析了掺杂钨类金刚石膜的显微结构和表面成分;应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及纳米硬度计等测试了膜的硬度、摩擦性能及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膜表面均匀、致密、光滑,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特征;掺杂的钨弥散分布在无定型的碳中,一部分形成W2C微晶相;当膜中钨原子分数约为20%时,膜的硬度最高,摩擦因数也相对较小,膜基结合力在70 N以上。  相似文献   
33.
用TEM研究了离心铸造和挤压铸造的SiCp/ZL109复合材料,发现Si优先在SiC表面上形核、长大,并形成大量"界面Si"及SiC/Si界面.SiC与Si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但存在(1101)sic//(111)si,[1120]sic∥[112]si优先出现的位向关系,而(0001)sic∥(111)si不是优先出现的位向关系.  相似文献   
34.
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场致发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Co72 .7C11.8Si15.5合金在 10 0 0℃均匀化退火 7d后 ,水淬至室温的相变和相结构。结果表明 :合金由两个相组成 ,一个是具有密排六方 (hcp)结构的基体Co固溶体 ,其晶格常数a =0 .2 5 0 5nm ,c=0 .40 73nm ;另一个是具有六方 (hex)结构的第二相石墨 ,其晶格常数a =0 .2 46 5nm ,c =0 .6 711nm。X射线衍射没有探测到高温fcc Co相的 (2 0 0 )衍射峰 ,表明fcc Co相已完全转变为hcp Co相 ,平衡转变温度在 10 0 0℃以上。在Co金属中复合添加C和Si元素可以容易地获得室温稳定的hcp结构。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 (Al2 O3 SiC) /AC8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SiC颗粒的预处理 ,改善了基体对SiC的润湿性。Al2 (SO4 ) 3分解反应为基体提供了增强相Al2 O3,同时产物SO3对熔体有精炼、除气的作用 ,提高了铸件的质量。综合原位生成法和搅拌挤压铸造的优点 ,成功制备出了多元增强 (Al2 O3 SiC) /AC8A复合材料 ,气孔率比基体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原位反应的基本原理。Al2 (SO4 ) 3的分解反应满足热力学条件 ,反应进行得迅速而充分。反应产物Al2 O3呈条块状 ,有择…  相似文献   
36.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布氏硬度计等分析和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PH15.7Mo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15-7Mo钢固溶后的组织以奥氏体和δ-铁素体为主,含有少量的板条马氏体;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组织中δ-铁素体的含量明显增加;在1000~1150℃进行固溶处理后,硬度变化不大,高于1150℃固溶,因铁素体含量的急剧增加导致钢的硬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拉伸测试仪研究Cu元素的添加对铸态ZK6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添加Cu改善合金拉伸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Cu可有效消除ZK60镁合金中存在的晶内偏析,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得到明显细化。在含Cu镁合金中,出现了一种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MgZnCu三元共晶相,该相主要富集在晶界处且在合金发生塑性变形时成为微裂纹源。拉伸实验表明,当Cu添加量为0.5%~1%时,ZK60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当添加量达到2%时,合金的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8.
Cu含量对铸造Mg-3Zn-xCu-0.6Zr镁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铜含量对铸造Mg-3Zn-xCu-0.6Zr镁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确定T6时效处理后Mg-3Zn-xCu-0.6Zr镁合金中主要析出相的形态、数量和种类。结果表明:含Cu的Mg-3Zn-0.6Zr合金经180℃时效后,主要析出强化相是以其轴线垂直于基面(0001)Mg的板条状β′2-MgZn2,其次是以其轴线平行于基面(0001)Mg的短棒状β-MgZn;晶界共晶组Mg+(Mg2Cu,CuMgZn)基本保持不变;Cu含量越大(w(Cu)2.0%),析出相的数量越多、分布越弥散,平均晶粒尺寸越小;Cu的加入一方面提高合金的固溶温度,提高固溶处理后合金中的空位浓度,因而显著促进析出相的空位形核和析出密度;另一方面,Cu的加入还能有效促进Zn在镁基体中的扩散,随Cu含量的增加,β′2-MgZn2数量随之增多,Zn的消耗随之增加,β-MgZn相却减少。  相似文献   
39.
对铸造Mg-5Zn-0.6Zr-1RE-2Y镁合金进行450℃固溶+100℃时效处理,时效时间0~5个月,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XRD、光学金相、SEM、EDS等方法对合金时效过程中的合金相和显微组织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0℃×12 h固溶和100℃时效后,合金随时效时间延长,晶内时效硬化效应增强,100℃时效3个月时达到硬化峰值87 HV.时效初期时合金晶内析出W相,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晶内形成长周期结构X(Mg12 YZn)相,并析出β'1(MgZn)相,且含量逐渐增多.长周期X(Mg12 YZn)相和细小针(棒)状的β'1(Mgzn)相的形成是Mg-5Zn-0.6Zr-1RE-2Y合金低温时效强化的两个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0.
CVD金刚石的晶体形态及界面位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CVD金刚石的晶体形态及界面位向关系.用SEM观察CVD金刚石晶粒形态主要有立方体、长方体、八面体、立方八面体、孪晶八面体、十面体和二十面体颗粒以及球形金刚石,讨论了晶粒的形成条件.用TEM观察则主要有单晶体、孪晶八面体和五重孪晶体形态.界面位向关系主要有:Si(001)//Diamond(001),Si<110>//Diamond<110(50078018);Si(111)//Diamond(111),Si<110>//Diamond<110>和Si(110)//Diamond(110),Si[110]//Diamond[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