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篇 |
综合类 | 45篇 |
化学工业 | 43篇 |
金属工艺 | 14篇 |
机械仪表 | 35篇 |
建筑科学 | 15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9篇 |
轻工业 | 44篇 |
水利工程 | 15篇 |
石油天然气 | 15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3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3篇 |
冶金工业 | 10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喷墨印刷(Inkjet Printing)起源于1878年,1951年Siemens公司将液态的墨水转变成墨滴的技术申请专利,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喷墨机的雏形出现,随即连续性喷墨机出现,热气泡式、压电式喷墨机相继问世,日本佳能Canon、美国惠普HP等企业在喷墨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喷墨打印机有全数字化、作业准备时间短、可在多种承印物材料上进行印刷等优点。喷墨印刷一个很大的缺 相似文献
12.
为实时检测电子烟雾化剂雾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利用配备超细热电偶的温度检测系统,建立了检测电子烟雾化器核心区温度的方法,考察了雾化器功率、雾化剂组成、雾化时长等因素对雾化温度的影响,并采用同步热分析(TG-DSC)技术研究了雾化剂组成对雾化温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该温度检测系统可以实时准确检测电子烟雾化剂雾化过程的温度变化,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02%。(2)电热丝和吸油棉的升温速率由雾化器功率决定,而所能达到的平衡稳定段雾化温度由雾化剂的组成决定,吸油棉的温度低于电热丝的温度,雾化过程主要发生于电热丝表面及附近区域。(3)雾化剂的雾化温度介于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之间,丙三醇含量(质量分数)低于20%的雾化剂具有单一沸点,且在雾化温度平衡稳定段保持较稳定的雾化温度;当丙三醇含量为30%~60%时,雾化剂具有两个沸点,且在平衡稳定段雾化温度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3.
油墨触变性是印刷工艺的性能之一,它对印刷产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触变性就是指油墨在外力和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油墨变稀或变稠、流动性改变的一种现象。印刷过程中油墨不可避免会出现“触变”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所以,正确认识油墨的触变性,从工艺、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克服,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和Nafion在碱性条件下共缩合制备介孔二氧化硅/Na-fion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酸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孔道有序结构,Nafion树脂被引入到介孔二氧化硅骨架中;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对苯甲醛和乙二醇的加成反应表现出了较高的酸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棕榈树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剥皮所得棕榈纤维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近年来利用棕榈纤维加筋黏土在岩土工程中逐渐得到应用。为了研究棕榈纤维加筋黏土单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破坏形式及本构关系,选取长度分别为6、12、18 mm的棕榈纤维,按照纤维含量分别为0.2%、0.4%、0.6%、0.8%掺入黏土中,开展棕榈纤维加筋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黏土中掺加棕榈纤维后强度增加明显,在12 mm的筋材长度和0.8%的纤维含量组合下加筋效果最优,与素土相比,加筋后强度提高27%;加筋后的黏土破坏韧性好,残余强度高,并且破坏的过程比较缓慢,其原因为纤维在土体中形成了三维土网结构,限制了土颗粒的滑移,增强土体整体性,从而使得土体具有较好的延性;引入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模型,分析棕榈纤维加筋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将试验数据与模型曲线进行拟合,发现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对棕榈纤维加筋土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