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电工技术   161篇
综合类   202篇
化学工业   316篇
金属工艺   108篇
机械仪表   157篇
建筑科学   212篇
矿业工程   167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170篇
水利工程   144篇
石油天然气   230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2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4篇
冶金工业   83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39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东西伯利亚地台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对我国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伯利亚地台里菲纪(1 650~800 Ma)和文德纪(670~590 Ma)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为:里菲纪坳拉谷演化阶段形成暗色泥页岩优质烃源岩,克拉通盆地长期发育的古隆起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带,稳定分布的膏盐岩盖层是古油藏保存的关键,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主要成藏类型。 对比我国四川、塔里木及鄂尔多斯盆地,均具有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变化快的共性特征,差异性包括我国叠合盆地下组合泥页岩烃源岩生烃指标变化大、中-新生界沉积厚度大及下组合埋藏深度大等。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要系统评价震旦系、寒武系暗色泥页岩烃源岩条件以及多期改造作用叠合盆地的盖层条件,突出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近期勘探要立足大盆地,寻找构造大背景,主攻构造岩性复合大区带。 以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持续开展大型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加大区域不整合面、古隆起斜坡带、大型地层剥蚀尖灭带、台缘带礁滩体及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颗粒滩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22.
2020年1月,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的轮探1井在8200m之下的下寒武统白云岩中获得轻质原油,塔里木古老克拉通超深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通过对轮探1井发现情况描述与超深层寒武系盐下油藏发现历程分析,旨在为其他类似地区新区、新层系、新类型的勘探提供借鉴与参考。轮探1井钻揭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一套优质烃源岩,以及阿瓦塔格组蒸发膏岩/沙依里克组—吾松格尔组白云岩储层与玉尔吐斯组泥岩/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风化壳储层两套储盖组合。轮探1井产层为吾松格尔组,为正常温压系统的挥发性油藏;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风化壳获得微量天然气。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勘探经历了从碎屑岩到碳酸盐岩、从碳酸盐岩到盐下白云岩的两次战略转移;轮探1井是第二次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轮探1井成藏有利条件在于具有继承性稳定古隆起与优质的生储盖组合;通过类比,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前景,指出塔中—古城、塔北南斜坡、麦盖提斜坡北—柯坪等有利区为下步勘探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23.
通常定向井深度在3 000~5 000m的设计造斜点为200~500m,而国内不同地区已发生多起因浅造斜点施工作业一定时间后出现频繁刺漏、断钻具等失效问题。为此,通过对几起案例的共性分析,以及进一步从材料力学和钻具疲劳的角度开展理论研究,得出了浅造斜点与钻具累积疲劳极限的关系及结论,主要包括:1发生严重的钻具频繁刺漏、钻具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钻具疲劳损伤累积;2造斜点越浅,钻杆疲劳所需的最低弯曲应力幅越小,较小的狗腿度即可达到损伤累积极限,井越深越危险;3钻杆镦粗加厚带及其附近位置为现代钻具生产的薄弱区,是最主要的应力集中点,成为最易发生刺漏、断裂的位置。最后,提出了设计、现场施工作业的预防措施:1若非特殊设计目的施工需要,钻井设计应尽可能避免设计浅造斜点的中深定向井;2针对浅造斜点井设计时,应根据钻具疲劳损伤累积法计算出最大许可狗腿度,从源头上避免钻具进入损伤累积极限区;3施工中应对钻具疲劳寿命做出有效预测,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对钻具做出及时检验和分级。  相似文献   
124.
针对冗余系统动态性能难以描述、共因失效影响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考虑共因失效的广义随机Petri网络(GSPN)模型。在对典型冗余结构进行建模的过程中,引入冲击库所/变迁的概念拓展Petri网建模表示方法,并利用可达图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有效描述了系统的动态失效行为。利用GSPN模型时间变迁特性,合理设计网络结构,实现单元以及系统的故障状态信息保持。在提出的GSPN模型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仿真的可靠性评价方法生成系统寿命数据,计算系统的可靠性。以某型导弹PLC系统为例进行从单元到系统的模型搭建,实现多种冗余结构混合的系统可靠性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考虑共因失效的传统解析法的可靠性差值在0.02以内,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首先对防爆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矿用防爆变频系统及其在煤矿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智能局扇、乳化液泵、皮带机、刮板机变频驱动系统、绞车提升机系统五种不同负载工况的应用方案。最后给出了研制500kW/1140V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变频器的系统方案,提出了隔爆兼本质安全结构和电气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工程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基于多光程吸收池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TDLAS) 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噪声干扰, 影响着其 实际检测性能。针对这种干扰的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利用小波降噪法来改善 TDLAS 系统的探测性能。首先依据理论 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小波函数和分解层数, 然后通过这种小波对叠加干扰的仿真信号进行滤波, 结果表明这种降噪技 术具有良好的去噪效果。最后利用小波降噪技术处理了实验采集的不同浓度气体的直接吸收光谱 (DAS) 和二次谐波 信号, 相比于原信号, 降噪后信号的信噪比从 0.4 增加到 259, 系统的检测限也达到 7×10−6, 表明小波降噪方法在气体 光谱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智能电网数据处理系统需要存储从巨量设备端点周期性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处理高度并发的读写请求,并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新兴的云数据服务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但是现在云数据服务系统种类繁多,各方面的性能存在差异,如何选择合适的云数据服务系统成为关键问题.基于智能用电场景,提出了一种对云数据服务系统的性能评价和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测HBase、Voldemort和Cassandra三者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8.
提出根据直方图特征去除视觉文档图像反渗噪声的方法.对于灰度直方图呈双峰特性的噪声图像,选取适当区域分别进行增强或归一化处理以达到去除反渗噪声的目的;而对于直方图呈单峰特性的含反渗噪声图像,建立了一种基于背景分离的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视觉文档图像中的反渗噪声.  相似文献   
129.
依托观音岩水电站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性能试验,研究了将灰坝湿排粉煤灰、磷渣粉、石灰石粉等部分或全部取代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时,常态混凝土的受压徐变情况,同时进行了自生体积变形性能和绝热温升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掺灰坝磨细粉煤灰比较经济,在强度能满足的条件下,徐变度也较低,可以作为粉煤灰的替代品用作水工混凝土掺和料,起到节省建设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辐射井的抽水降落曲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宏智  周维博 《水利学报》2012,43(11):1381-1386
辐射井的渗流系复杂的三维流,目前其出水量的确定尚无较准确的理论计算方法,如何确定其抽水的降落曲面是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辐射井抽水试验降落曲线的特点,建立了单层辐射管均匀布设的辐射井抽水降落曲面方程,利用该方程可计算出任一抽水时刻的影响半径及空间任一点的水位高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较真实地反映辐射井抽水时地下水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