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RV减速器传动精度主要受摆线轮传动精度的影响。以RV-80E为研究对象,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摆线轮进行参数化实体建模,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了约束边界和自由边界下摆线轮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分析了摆线轮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摆线轮的最大变形位置为穿透孔外侧的摆线齿廓处。针对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结构优化后的摆线轮模型在固有特性上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23.
喷氨量的精确控制是电站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的关键问题,控制不当会影响火电厂脱硝效率或氨逃逸形成二次污染,建立准确的SCR脱硝系统动态过程模型是开发先进喷氨控制器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电站工业SCR脱硝催化剂和实验用催化剂与烟气反应特性的不同,对经典SCR脱硝过程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适用于燃煤电站SCR脱硝动态过程的机理模型,并与经典SCR脱硝反应机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改进模型在变工况时入口NO_x质量浓度、烟气流量等因素剧烈波动时模型特性。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计算精度和适应性更好,且在稳定工况和变工况均明显优于原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24.
以二苯甲酮(BP)为光敏剂,采用两步表面光接枝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单体接枝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表面,赋予LDPE表面温敏性。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LDPE-g-PNIPA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和表面水接触角测定法研究了LDPE-g-PNIPAAm的温敏性;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光还原时间、单体浓度和光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DPE-g-PNIPAAm具有温敏亲/疏水性,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33℃左右。增加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延长光还原时间和光照时间都能使接枝率增加;且可以通过调节这4种因素来控制接枝率。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决特定源组播接收者认证问题,在研究真实IPv6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该体系结构下的特定源组播接收者认证方案。该方案在与主机直连的路由器上加载了认证功能,能够对组播接收者的组播认证码进行认证,以此实现组播接收者的合法性验证,防止网络中组播服务盗用;设计了一种存储于三层交换机的组播端口列表,解决了同一局域网内组播接收者访问控制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案能够实现对组播接收者的认证功能,而且对组播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6.
随着煤炭洗选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工艺产生的废弃物——煤泥的产量明显上升,而将煤泥掺混到燃煤锅炉中进行燃烧是实现煤泥资源化处置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台W火焰锅炉在低负荷条件下无烟煤掺烧煤泥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掺烧不同比例(0%、5%、10%、15%、20%、25%)煤泥炉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结果显示,当煤泥掺烧比例小于20%时,炉内温度水平降低,飞灰含碳量上升,NO_x排放下降;当煤泥掺混比例大于20%时,高挥发分的煤泥提前燃烧对无烟煤后期燃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无烟煤的燃烧和燃尽过程有所推迟,且混煤燃烧不充分,NO_x排放上升。  相似文献   
27.
在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混煤开展了过量空气系数对混煤燃尽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燃烧中挥发分高的煤对挥发分低的煤存在促进和抑制2种交互作用。"炉外"掺烧方式下,低挥发分煤与高挥发分煤掺混时,抢风抑制作用表现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抢风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提高过量空气系数可以改善贫氧气氛,减弱混煤燃烧中的抢风抑制作用,提高混煤燃尽率。"炉内"掺烧方式下,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交互作用减弱,各单煤的燃烧独立性增强,混煤燃尽率逐渐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  相似文献   
28.
以某电厂66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对SCR反应器内烟气流动以及喷氨分布均匀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首层催化剂前烟气速度分布及NH_3浓度分布,研究了SCR反应器内均流部件对烟气流场均匀特性的影响,并且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喷氨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调整烟道内均流部件对速度、浓度均匀性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分析流场不均匀性得到的分区喷氨方法能够进一步优化NH_3在烟道中分布;现场试验验证了调节喷氨格栅阀门可降低SCR反应器出口NO_x浓度。本文研究可为燃煤机组SCR系统导流板优化及实际电厂喷氨优化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为阐明维吾尔族药阿纳其根中N-烷基酰胺类成分的质谱裂解机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进行多级碎片解析,对阿纳其根中分离得到5种N-烷基酰胺类成分:十-2E,4E-二烯酸-异丁基胺,十一-2E,4E-二烯-8,10二炔酸-苯乙胺,十-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十二-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和十四-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应用密度泛函(DFT)法比较不同裂解方式的优化结构,并分析其可能的质谱裂解机制。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5种N-烷基酰胺类成分均易形成[M+H]+准分子离子,并进一步发生N-位的α裂解,丢失酰胺结构中胺部分、羰基以及水等而形成碎片离子。该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可为N-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利用已开发的铜熔炼过程的计算机模型,对贵溪冶炼厂的铜闪速熔炼过程进行了模拟,其预测结果与贵溪冶炼厂的实际生产数据一致。利用Nagamori的悬浮指数方程对渣中铜和硫的机械夹杂损失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铜机械损失的形态。同时,对熔炼温度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探讨了熔炼温度对As,Sb,Bi,Pb和Zn等的分压、活度系数及它们在冰铜、炉渣和气相中分配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其热力学分析结果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