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75篇 |
免费 | 355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55篇 |
综合类 | 350篇 |
化学工业 | 585篇 |
金属工艺 | 318篇 |
机械仪表 | 388篇 |
建筑科学 | 438篇 |
矿业工程 | 251篇 |
能源动力 | 121篇 |
轻工业 | 464篇 |
水利工程 | 183篇 |
石油天然气 | 269篇 |
武器工业 | 80篇 |
无线电 | 38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03篇 |
冶金工业 | 330篇 |
原子能技术 | 142篇 |
自动化技术 | 4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201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200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232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214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275篇 |
2010年 | 248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259篇 |
2006年 | 245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92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氧化钙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氧化钙固体碱催化剂用于甲醇和大豆油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以及采用四氢呋喃等溶剂溶解产物中的甘油和脂肪酸甲酯以分离回收催化剂的方法。结果表明,在醇油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65℃、催化剂用量为8%、反应1.5h的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达到了95%以上。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CaO的催化活性比K2CO3/γ-Al2O3和KF/γ-Al2O3固体碱催化剂高,寿命更长,重复使用20次后催化效果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2.
为解决履带车辆动力学优化过程因代理模型构建和应用的不足而导致的参数寻优精度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代理模型进化的参数优化方法,将优化迭代和代理模型动态构建相融合,来降低仿真模型调用次数和提高优化效率。根据车辆几何拓扑结构,构建考虑履带包络效应的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优化设计变量空间的3层子空间划分方法,以及具有空间聚焦、空间约简和跳出局部寻优的多级模糊聚类空间约简方法,实现设计参数在3层子空间的高效缩减。以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参数优化过程为例进行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路况下的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优化过程降低仿真模型调用次数最高可达85%;表征履带车辆行进特性的综合性能指标分别提升约32.4%、24.5%、20.4%。证明了新方法可有效提高动力学模型的优化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53.
水平井参与下的油藏隔夹层描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中后期井间隔夹层分布预测成为油藏精细描述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由于隔夹层导致的渗透差异成为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复杂的、非均质性很强的油藏类型,仅依靠露头地质资料、有限的直井信息、地质经验难以精准、合理地表征复杂油藏中的薄隔夹层。本文充分利用水平井开发区丰富的水平井信息,提出一种新的直井与水平井联合的隔夹层描述新思路与新流程,引入了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的变化幅度参数值交会分析新技术,利用直井(段)的隔夹层识别、划分标准和地震构造面约束下的地层产状水平井曲线预测技术,构建出直井(段)与水平井的隔夹层等时对比格架、直井与水平井隔夹层测井响应关系,确定了水平井单井隔夹层类型和定量解释标准;探讨了水平井沿轨迹方向的隔夹层分布;综合多种信息和地质模型指导完成了水平井参与下的油藏隔夹层剖面对比分析、隔夹层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验证和修正了前人基于直井(段)隔夹层解释结果、明显地提高了隔夹层预测精度,最后结合动态开发资料综合分析了在隔夹层控制下的油水运动过程以及剩余油分布富集特征,为后续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以及新井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试油、试采等动态数据,多角度深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第7油层组(简称长7油层组)致密油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广泛发育的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富,类型优越,成熟度适宜,为致密油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控制了长7油层组致密油含油边界。长71与长72亚油组与下部烃源岩构成下源上储、源储紧邻的成藏组合。储层优质成岩相控制着致密油富集的区带。致密储层内存在多期原油充注,早期原油充注使储层岩石颗粒润湿性由亲水变为混合润湿,形成原油运移聚集的优势通道,控制了主力成藏期原油运聚的路径和范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7致密油成藏范围。不同尺度隔夹层将储层分隔为“网状”结构,结构非均质性强,导致了砂岩中差异化的流体流动以及复杂的油水关系。同时,致密层遮挡也对致密油富集成藏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上述因素共同造成了致密油成藏范围局限,油藏内油水关系复杂,油井与水井共存。 相似文献
55.
受构造幕式多期活动和盆内外多物源水系影响,断陷湖盆源-汇系统形成过程复杂,但不同构造阶段的源-汇系统耦合及时-空演化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为例,基于地震、测井、岩心、薄片及重矿物等资料,综合盆地物源体系分析、搬运体系识别与定量追踪、沉积体系刻画及半定量表征,重建了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断陷早期,盆地多孤立、小型沉积中心,构造活动速率较低,物源供给较少,陡坡带发育较多小规模扇三角洲,缓坡带受先存水系影响,发育小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断陷强烈期,受灵峰主断裂强烈活动影响,物源供给充足,陡坡带扇三角洲规模增大但数量减少,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增大并相互合并;断陷晚期,陡坡带源-汇系统逐渐消亡,缓坡带受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影响,河流下切作用增强,在坡折带下发育大规模盆底扇沉积体系。受构造-沉积格局、母岩类型及边界条件联合控制,丽水凹陷不同构造阶段共发育5种源-汇系统,分别为:(1)缓坡带北部变质岩为主-SE向U型古沟谷-远源辫状河三角洲;(2)缓坡带中-南部火山岩为主-NE向断槽/SE向V/U型古沟谷-远源辫状河三角洲/盆底扇;(3)灵峰凸起北段侵入岩为主-SW向古沟谷... 相似文献
56.
离子色谱装置在测定水中和铀矿浸出液中的阴离子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自制的一种YSP2型薄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一套简单的电导鉴定器系统等组成的离子色谱装置。提供了同时测定水中微量F~-、Cl~-、NO_2~-、PO_4~(3-)、NO_3~-、SO_4~(2-),或Cl~-、SO_3~2-、SO_4~(2-)、PO_4~(3-),或F~-、Cl~-、Br~-等多种阴离子体系的测定条件。本方法已用于测定组成复杂的铀矿浸出液中的F~-、Cl~-、NO_3~-、SO_4~(2-)等阴离子,测定范围可从常量至ppm级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测定6次)为6%,回收率为90~105%,也已用于测定水中微量的阴离子,测定的浓度范围为10~(-5)~10~(-7)克/升。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介绍标准制定目的和必要性、制定原则和依据以及标准的技术可行性,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58.
为了实现高校科研的有效管理,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通过对高校科研成果管理进行实际调研,实现了一种基于SSH架构的科研管理平台,该平台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在线交流和转换,,最后应用SSH架构开发了基于J2EE的科研成果展示转换平台,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有效的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转换。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