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景帅  李昌盛  付宣  何江  李琪  邱枫 《钻采工艺》2021,44(6):139-142
新疆油田准东吉 7井区在采油过程中,常出现支撑剂和地层砂回流返吐的问题,导致井筒砂埋,大部分生产井产量降至0。前期树脂砂防砂等工艺均告失败,为此,基于实验探索研究了最具应用前景的纤维防砂工艺在稠油油藏的应用。以临界出砂流速作为表征防砂效果的主要参数,研究了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浓度、液体黏度对临界出砂流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纤维能有效提高支撑剂充填层的临界出砂流速,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纤维长度为6~9mm,纤维直径为10~30 μm,纤维浓度为0.5% ~0.7%。纤维防砂工艺能有效提高稠油油藏的防砂效果。该技术在新疆油田准东吉 7井区稠油油藏应用了6口井,施工成功率 100%,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双酰肼类化合物因发展较快及应用范围广而颇具吸引力。双酰肼结构单元作为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活性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在电致发光、液晶材料及医用材料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双酰肼类化合物在农药、生物医用材料、电致发光、选择性识别及液晶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邱枫 《规划师》2007,23(11):78-80
随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模式由"坊市制"转向更适合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坊巷制",宁波老城街道网密度经历了从疏到密的转变;而近现代由于交通方式的变革、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和建筑生产方式的转变,宁波老城街道网密度又经历了从密返疏的转变.这一从疏到密、从密返疏的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宁波"城与市"相结合的城市特色,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城市格局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沈磊  孙洪刚  邱枫 《规划师》2007,23(8):86-8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日益紧张,路网效能低下"的现象.与此同时,伴随着机动车的增长,传统城市的街道生活空间正在逐步消失.不可否认,道路功能混杂、路网级配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邱枫  陈芳 《华中建筑》2007,25(2):172-174
"老墙门"作为宁波传统居住模式的代表,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前厅后堂,四明两廊"向"间弄轩"的类型演变,该文通过对这两种类型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探寻生活方式、家庭组织结构、社会心理等的变迁,在民居的平面形制和空间组合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某微小型航天器设计一种新型的非火工压紧释放装置,采用了弹簧连杆式分离机构,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压紧释放装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理论计算求出该装置燃断器的燃断时间,然后进行试验验证,基于 ANSYS Workbench 软件进行了压紧状态下的随机振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燃断器的燃断时间可靠,理论值与试验值误差在15%以内,如果添加10 N 预拉力,燃断时间可减少约10%。在压紧状态下该装置振动环境适应性好,并且能够及时释放转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拍摄过程中,如果摄像机进行了错误的聚焦,就会得到模糊的图像,如何将模糊图像变得清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图像的去模糊方法多采用基于模糊核约束的卷积模型。但是由于实际应用中很难准确获取模糊核的信息,同时计算机也存在精度限制,计算结果与实际物理模型有偏差,因而去模糊的主要挑战为:如何精确地估计模糊核,以及如何在复原过程中减弱由于精度限制造成的振铃效应。方法 振铃效应是指图像的灰度剧烈变化处产生的震荡,类似于钟被敲击后产生的波状空气震荡。在图像复原过程中,此效应通常发生在梯度变化较大的边缘区域附近。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在去模糊过程中引入边缘信息作为约束条件,以改善模糊核的估计,并通过抑制边缘区域的反卷积,抑制图像复原过程中的振铃效应。算法主要分为如下3个部分:1)设计了适用于模糊图像的边缘提取算法;2)利用边缘信息设计了加强边缘感知的反卷积算法;3)提出并设计了安全检测子,以保证算法在边缘区域复原的完整性。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本文方法可以较好地恢复图像细节,并有效抑制振铃效应。较之传统的去模糊处理算法,本文方法在性能上有较大提高。比如,相比于Chan、Krishnan以及Hu的方法,本文方法在峰值信噪比指标上分别提高了25.73%、3.52%和4.43%,在结构相似性指标上分别提高了7.67%、1.63%和3.59%。同时,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不依赖于数据集,鲁棒性更强。结论 本文方法可以较好地恢复图像细节,并抑制振铃效应,同时比深度学习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直方图平移的视频隐写算法与视频内容相关性不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矢量多直方图修正的H.264视频可逆隐写算法。该算法通过统计特定帧中宏块移动的速度特性和散乱度对人眼视觉的敏感程度设计修正参数,再根据修正参数设计多个二维直方图,最后在非特定帧中通过二维直方图修正算法嵌入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视频隐写算法相比,嵌入容量平均提高8.2%,在满嵌时该算法的PSNR和SSIM的变化值分别平均降低19.9%和17.5%,该算法在保持较低的比特率变化下,具有更好的嵌入容量和不可感知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在线浏览产品的静态的、文本的、二维的图像信息的方式不能满足人们对虚拟展示的需求.基于计算机交互技术的虚拟展示的研究与应用是对工业设计领域的拓展.计算机交互技术在虚拟展示上所表现出的交互性、体验性、即时性、高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使具有全景式、即时式和体验式特征的产品虚拟展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